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 梁帝萧铣派苏胡儿袭破豫章城,林士弘率义军退居余干,在城西冕山筑白云城。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 设立县学,建学宫于越溪边。
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 县��张延俊在羊角峰前兴建干越亭。
公元745年(唐天宝四年) 工部尚书、上柱国余懃定居古埠南塘,杜甫常来拜访。
公元760年(唐上元元年) 刘长卿赴南巴时在余干巧遇流放夜郎的李白,并留下诗作《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等诗。
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 茶圣陆羽隐居东山岭著《茶经》,并凿石为灶,取越溪水煮茶,品越水为天下第二水。
公元763年(唐宝应元年) 刘长卿谪居余干,作《干越亭》、《登余干古城》等诗。
公元767年(唐大历二年) 文学家孤独及居余干思禅寺,有诗。
公元772年(唐大历七年) 诗人顾况游余干,题《弋阳溪》诗。
公元811年(唐元和六年) 李德裕任余干县令,在白云城前建白云亭。
公元827年(唐大和元年) 社庚人吴献马于朝庭,被赐官司徒。
公元878年(唐乾符五年) 黄巢部将王重隐占饶州,分兵驻余干各要地。
公元880年(唐广明元年) 黄巢侄黄浩及部将鲁景仁率七千起义军至龙津,余干余铎和彭幼璋起乡兵抵御。
公元882年(唐中和二年) 黄巢起义军再次来余干,屯兵社庚。
公元905年(唐天佑二年) 文学家罗隐游余干干越亭并题诗。
约公元924年(五代吴越宝大初) 吴越王钱镠游黄金埠浮石寺,并题诗。
公元948年(五代南唐保太元年) 章嵩结庐贞女峰讲学,弟子李歧、梅用名显当时。
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六年) 在县城西门创设官办的常平仓。
公元1065年(北宋治平二年) 著名诗人黄庭坚贬任余干主薄,留下《白云亭》等诗。苏东坡题“干越八景”。
公元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 书画家米芾游余干白云亭并题诗。
公元1079年(北宋元丰二年) 县城人都颉任司农少卿,撰《七谈》。
公元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 县城人都随任太常少卿、秘阁宗正少卿。出使辽国,不辱使命。
公元1103年(北宋崇守二年) 知县吴与同好友四人游石虹山,刻下楷书30字。
公元1110年(北宋大观四年) 社庚人吴宗胜任光禄少卿,充直秘阁。
公元1119年(北宋宣和元年) 社庚人章公弼任礼部侍郎。
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 县城人杨彦兴以摩尼教串连农民,反抗“花石纲”等暴政,遭镇压,第二年春,率五百人投奔方腊。
公元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 社庚湾头何家村人何涣参加廷试,高中状元。
公元1154年(南宋隆兴二年) 魏国公张浚途经余干,寄住赵氏养正堂。龙图阁学士王十朋来余干探望张浚,游干越亭,五彩山,并题诗。
公元1166年(南宋乾道二年) 县城西街人赵汝愚擢宗室进士第一。
公元1178年(南宋淳熙五年) 赵汝愚之从弟赵汝靓在冠山东峰建东山书院,请朱熹讲学。
公元1187年(南宋淳熙十四年) 杨埠人柴中行升任宗正少卿,兼国史修撰。
公元1194年(南宋绍熙五年) 赵汝愚任参知政事、枢密院事,以扶政有功升任右丞相。
公元1195年(南宋庆元元年) 赵汝愚因谗罢相,降为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福州提军。十一月,赵继谪宁远军节度副使。
公元1196年(南宋庆元二年) 赵汝愚病逝,归葬余干枫港。朱熹来余干吊唁赵汝愚,在东山书院注《离骚》。
公元1205年(南宋开禧元年) 词人辛弃疾乘舟至余干,作《瑞鹧鸪》词。
公元1208年(南宋嘉定元年) 追封赵汝愚为沂国公,特赠太师。立《宋老之勋碑》,刘光祖作墓铭。
公元1220年(南宋嘉定十三年) 杨埠人邹孟卿统兵平乱,升四川制置茶马使,转兵部尚书。
公元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 邹孟卿以谗言蒙冤,被宁宗赐死。
公元1225年(南宋宝庆元年) 邹孟卿事白,理宗下诏书为其雪冤。
公元1237年(南宋嘉熙元年) 宋理宗追封赵汝愚为福王,进封周王,亲书“梅岩”二字赐于汝愚子孙。
公元1238年(南宋嘉熙二年) 古埠刘泌拜参知政事,在政八十日,以母年迈气归。
约公元1241年(南宋淳佑元年) 县城人赵必愿任太府卿、户部尚书。赵崇宪奏准将其父赵汝愚延请朱熹讲学的琵琶洲故居,辟建为忠定书院。
公元1265年(南宋咸淳元年) 古埠中桥李谨思赴礼部试,得进士第一。
公元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 县城人赵希润携子与廖、与微入试,同登进士榜。
公元1274年(南宋咸淳十年) 赵良淳任安吉知州,元兵破城,良淳率全家自缢报国。
公元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 元将武良弼破饶州,提刑谢枋得举兵勤王,与元军血战余干黄金埠团湖坪。
公元1296年(元元贞二年) 升余干县为余干州。
公元1347年(元至正七年) 乌枢任余干州知州,迁余干县治于弋阳溪东。淮兵攻陷余干,乌枢求救兵于江浙,不久复州城。
公元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 元丞相亦怜真班率数万元军与红巾军战于余干华山、团湖坪。
公元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 余干义军领袖吴宏以余干州版籍归顺吴王朱元璋,后升中书左丞。
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 吴王朱元璋率水师二十万与汉王陈友谅大战于余干康郎山。
公元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 朱元璋命建忠臣庙于康郎山上,祀韩成、丁普郎等三十六名在鄱阳湖大战中阵亡的将领。
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 余干州降为余干县,属饶州府。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 李梅人章纶,主编《余干县志》,历五年成书(今佚)。
公元1433年(明宣德八年) 余干贡竹箭于朝。
约公元1465年(明成化初) 胡居仁主庐山白鹿洞书院,著《易象钞》、《胡文正公文集》、《居业录》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