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经济概况

家乡区县: 九江市九江县

经济概况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6.4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61.8亿元,增长38.6%,超额完成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1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亿元,增长42.2%;县级财政收入135.1亿元,占全市83.5%;县县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由2008年一县过5亿到县县过5亿、6个过10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15亿,实现“一年翻一番”。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7亿元,增长18.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55亿元,增长15.4%;贷款余额804亿元,增长24.1%,增幅全省第一。完成进出口总额37.9亿美元,增长109%,其中出口总额26.3亿美元,三年增长9倍,增幅全省第一,总量首次位居全省第二;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实际进资30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7亿美元,开放型经济工作综合考评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民营企业户数2.3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二”。

工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89.1亿元,增长50.8%,总量两年翻一番,“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目标两年完成,工业化率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18.3%,净增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利税总额200.9亿元,增长33.3%。通过龙头引领、延链配套,引导企业抱团扎堆,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十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8.1亿元,增长54%,占全市比重89.9%。通过政策扶持、调度推进,鼓励企业技改扩能,骨干企业加速壮大;九江石化、九江钢厂突破200亿元。通过加大投入、加强配套,工业平台加速拓展,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08.8亿元,增长54%,投入总量和增幅均列全省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76个,其中10亿元以上22个。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1006.5亿元,增长39.4%,总量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快速推进。投资80亿元的星火有机硅一体化、80亿元的旭阳雷迪三期、50亿元的江铜铅锌冶炼、50亿元的攀森多元金属镍粒、30亿元的龙达粘胶纤维、30亿元的中粮植物油、30亿元的赛翡蓝宝石、25亿元的九钢技改等项目投产,投资100亿元的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100亿元的理文造纸、100亿元的恒生大化纤、50亿元的天然气储备及利用工程、45亿元的九电四期、26亿元的亚泥五六期等项目开工建设。

2013年,九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1.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0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98.2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573.44亿元,增长9.1%。人均生产总值33500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1:56.1:35.8。2013年九江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80.2亿元,增长26.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15亿元,增长24.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7.5%,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全年税收收入235.44亿元,增长27.9%,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84.0%。2013年,九江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0%,居住类价格上涨4.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上年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4]

农业 

九江农业生产具有优势。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玉米、花生、油菜籽、芝麻、茶叶、苎麻等二十多大类别。水稻、棉花、油菜、苎麻、茶叶属江西省的重要产区之一,其中棉花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二。林、牧、副、渔业生产在全省也占有相当位置。1949年以来以来,九江的农田基本建设成就显著;农业机械拥有量迅速增长;农业科学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九十年代初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永修、修水、都昌、德安四县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彭泽县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湖口为全省油菜生产基地。农垦事业是九江一大特色,在全省农垦战线占有重要位置。它集农、工、商、运、建、旅游、服务业于一体,全面开发,综合经营。

2013年九江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6万公顷,增长0.2%;粮食产量160.80万吨,增长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31万公顷,增长2.2%;油料产量21.70万吨,增长3.8%。棉花播种面积6.28万公顷,增长0.6%;棉花产量9.14万吨,下降15.0%。2013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57万公顷,零星植树1564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43.86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5.78万公顷。2013年全年肉类总产量21.20万吨,比上年增长2.8%。生猪出栏215.72万头,增长3.5%;生猪存栏129.45万头,增长0.6%。全年水产品产量40.57万吨,增长2.1%,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14.25万吨,增长2.8%。截止至2013年底,九江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4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79家,市级龙头企业221家。实现销售收入699.3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26%。培育了博莱、嘉盛粮油、仙客来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了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增农产品江西著名商标21个,江西名牌3个,绿色有机食品22个,无公害农产品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90家,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121.5万户(次),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460元。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九江工业基础薄弱,市区只有棉纺、织布、印刷、面粉、火柴等几家小厂和一些手工业作坊。各县区也只有一些土法榨油、轧花、酿酒等小型家庭手工业。可称之为企业的仅56家。1949年后,九江逐步建成具有相当规模、门类比较齐全、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的工业体系。拥有纺织、机械、建材、采矿、冶炼、造船、石油加工、化工、电力、电子、食品等几十个行业,企业户数达2千余家。乡村工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矿产、建材、服装、纺织、化工、机械等9大支柱产业,有40多种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有柴油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工业电炉、食品机械、木工机械、汽车拖拉机配件、高低压电瓷、矿山机械、冷藏集装箱等38大类160余种产品系列。石油化学工业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沥青、烧碱、盐酸、漂白粉、聚氯乙烯、氮肥、磷肥、农药、塑料及其制品等。电力工业火电、水电皆备,以火力发电为主。九江发电厂拥有全省第一座超高压发电机组。建材工业由新中国成立初只能单一生产砖瓦发展到生产水泥及其制品、建筑陶瓷、玻璃纤维、花岗石、人造纤维板等多种产品,初步形成了一个品种多,用途广,较完备的建材工业体系。由于地处江岸,九江造船工业历史较为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九江的造船业获得新生,得到发展。1990年,全市共有造船工业企业30家,具有建造一万吨级以下种类船舶、船用机械、导航仪器及其他机电产品的能力。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现代化造船工业基地之一。1919年的“久兴纱厂”,为江西现代纺织工业之始。新中国成立后,纺织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柱。1990年末,纺织工业企业达120多家(含乡镇企业),形成棉纺、棉织、毛纺织、麻纺织、化纤、印染、针织、丝绸、纺织器材、服装等门类齐全行业配套的现代纺织工业新格局。

2013年九江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84.83亿元,同比增长13.3%。十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增加值653.16亿元,增长10.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9个百分点。2013全年发电量89.61亿千瓦时,增长66.1%;化学纤维33.99万吨,增长11.6%;纱82.58万吨,增长13.6%;水泥1623.60万吨,增长25.9 13年九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9.74亿元,增长22.9%;实现利税总额411.52亿元,增长43.3%;实现利润259.80亿元,增长54.1%。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86.15%,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入园投产工业企业1034家,比上年末减少5家;安置从业人数25.65万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80.85亿元,增长21.3%。主营业务收入2858.21亿元,增长20.9%。实现利润总额229.27亿元,增长43%。上交税金82.49亿元,增长43.1%。

佳佳佳美i(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