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历史文明
上饶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据考古发现在万年县境的大源仙人洞属于新时期时代早期的遗址。全市现有的不可移动文物147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21处,古建筑966处古墓191处,古窟寺及石刻9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20327件,其中一级品96件,二级品608件,三级品1624件。
古今人物
信美之地生活着勤奋朴实的上饶人。古往今来杰出人士灿若群星。古代,祖籍婺源的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倡导的“鹅湖之会”,成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吴王夫差的后裔波阳人吴芮治政恤民,因助汉刘邦开国有功,被封为长沙王。铅山蒋仕铨,为中国戏曲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客居上饶画家阎立本、茶圣陆羽、名臣范忠淹、词人辛弃疾在这里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近代有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被周恩来称为“中国人的光荣”詹天佑。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境内涌现了方志敏等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后,上饶籍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有动物学家陈桢,著名医学家黄家驷、昆虫学家杨惟义、气体动力学家俞鸿儒,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等10余人,以及活跃在IT业精英王文京、法律界金牌律师钱卫清、著名诗人陈运和等知名人士。
鱼米之乡
市内农业生产由来已久,远在秦汉时期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农业因市境属赣东北中低山区和丘陵区东南部,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东部,贯流境内9县、市的信江及其支流两岸,形成了大批的河谷平原。鄱阳湖畔的鄱阳、万年、余干等县所处的湖滨平原,土壤肥沃,河网交错,水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使得市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因而历来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猪基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茶叶、油料(油菜、芝麻、花生)、蔬菜瓜果为大宗。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涌现了一批绿色、无公害的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了粮食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万年贡米、弋阳大禾米、铅山紫溪红芽芋、广丰白银鹅、黄耳鸡、余干乌黑鸡、婺源荷包红鲤鱼等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质农产品,大鄣山绿茶、瘦肉型猪、烤鳗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已成为全市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