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八年11月5日(1635年),孝感闵集熊家彦湾一大户家中,天降“文殊星”,他就是明朝生员祚延之子,姓熊名賜履,成名后又名青岳,字敬修,号素九,别号愚斋,因籍贯孝感,又称其为“孝感先生”。熊賜履原本祖籍江西南昌,因朱元璋洪武初年,一道“四川填两广、江西填湖北”的强制移民诏令,迫使不少江西人“麻城过籍”迁入孝感落籍。熊赐履之先祖,就是其中一支,其祖熊邦显就是明初熊氏迁孝感之始祖。 熊赐履从小就是一个苦命人。八岁时,适逢張献忠率军造反入湖广,沿途侵扰官府百姓。其父熊祚延,作为吃国家俸禄的明朝生员,在组织乡民抵抗中寡不敌众,与家中数十口一同被杀。幸苍天有眼,不绝熊后!这场大难中,其母李如柏怀抱幼弟赐玙躲过劫难,賜履正上蒙学未归,熊家仅三口幸免于难。賜履兄弟,从此靠年轻寡母坚贞守节、含辛茹苦拉扯长大,靠艰苦劳作同时每日灯下严厉课子,直至将赐履兄弟抚育成才。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熊赐履中进士,授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补弘文院侍读。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熊赐履完成了自己第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闲道录》。是年,他向皇帝上《万言疏》。这个《万言疏》,可不是好玩的,上得不好,是要掉脑袋、甚至是熊氏再遭满门抄斩的。因为该疏对清朝时政、特别是对鳌拜等四大辅臣,推行的种种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还要求少年皇帝加强儒学修养,以程朱理学为清廷“敷政出治之本”。还好,熊赐履捅的这个“马蜂窝”,总算有惊无险。正是这道奏疏的及时提醒,使睿智英明的康熙,对熊赐履刮目相看,因祸得福而提升为秘书院侍读学士。
康熙八年清除鳌拜集团后,熊赐履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再擢国史院学士,旋复内阁,另设翰林院,为掌院学士。此后他以老师的身分,再次大展鸿图,向康熙系统传授儒家思想,辅佐康熙执政,逐渐成为影响清朝政治的重要人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