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民俗文化

家乡区县: 山东省夏津县

    德州深受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人,常年活动于古城庙会、市场、街头。这些民间艺人,跑江湖,走四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说唱表演技能及武术拳脚功夫。他们走街串苍、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卖艺为生。如:木偶小戏、假二人摔跤、变戏法、玩猴、拉洋片、卖狗皮膏药大力丸、打拳卖艺、数来宝、唱曲的(也叫卖唱的)、吹糖人和化糖的等。民间艺人说唱歌表演和所练功夫,属“俗文化”的范畴。它既丰富了民间的文化生活,又给人们休闲增添乐趣。为此,笔者会议撰成史料,作为州城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限于水平,尚祈指正。
一、木偶小戏
  木偶小戏,德州人民又称“玩小戏的”,“耍人的”。这种街头文艺、简而易行,大街小巷,凡居民区任何空闲地方都可演出,全部道具家当,只需一人,一条扁担挑着即可。一头是木架制的小型戏台(长宽各约一米、高约80公分,支起来形似小庙),戏台下部四周,围黄色布幕(好似个肥大的布口袋)演出时,内用木扁担作支柱、把小戏台支起来(戏台后面须贴墙壁),另一头是个大园笼,内装锣鼓,木偶小人及各种小道具。表演时艺人钻入布幕中,把盛道具的圆笼放置身前,便与随取随放,一人演唱及伴奏,口手不停地忙活。木偶小戏生动活泼,诙谐有趣,逗人喜笑,老幼咸宜,表演戏目有《猪八戒背媳妇》、《王小打老虎》、《小秃子卖豆腐》、《秦香莲告状》、《李翠莲上吊》、《进香还愿》……等。
  当围观的人越聚越多,演到精彩处,突然中止,艺人钻出幕布围子,向观众要钱,观众急着往下看,纷纷给钱,一次可手几角钱。若碰上运气,被富有大户人家叫进院内,为其佳人演唱几出戏,可得个块儿八角的。那时物价很便宜,一天的生活便有了保障。
二、假二人摔跤
  假二人摔跤,实为一人表演,故;冠“假”字。一对半截假人,其上身骨架为木制,头戴假面具,外罩蓝布或青布大褂,假人两面对相,两臂相搭连,做摔跤状,肥大的大褂内,纱系人套裤、布靴子。表演时,艺人将假人木架用皮条系腰中背后面,钻入大褂内,双脚穿上一假人的套裤靴子,俯身双手臂现插入另一假人裤筒靴子内,弯腰好似真二人摔跤模样。两人互相使绊,翻滚在地,干净利落,不露破绽,博得围观者鼓掌喝彩,表演到精彩时,艺人头从大褂衣襟下钻出,假二人上半身横背在艺人背后,向观众要钱。这项技艺非常吃力,人们纷纷给钱相助,一场下来,运气好了,也能收得块儿八角,为了卖艺糊口,演出一天,当黄昏收场时艺人已是筋疲力尽,腰酸腿疼,大汗淋漓。
三、变戏法
  “民间戏法”与“现代魔术”不同。魔术多是在剧场舞台上表演,观众距离远,并且常借助于幕布,灯光、电子道具……等,艺技逼真,而民间戏法则在街头撂摊,没有任何遮蔽,前后左右都是观众,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全凭艺人手疾眼快,技艺巧妙,干净利落,不露破绽,而赢得观众鼓掌喝彩,实在不易。
  如:把一块红布平铺土地上,艺人手拿一尺长木棍,在红布面上翘,另一手向上拨,从土地上起出茶杯来,连起来三只,这叫“土地献杯”,别看“戏法”小,惊得观众目瞪口呆。再如:把三只茶碗倒扣在土地上,每只碗内扣一红球,便跑到一只碗内,艺人吹口气,三球各又分开,再吹口气,红球不翼而飞,这叫“仙人摘豆”……等,还有很多巧妙的万一。戏法艺人不但会变,更重要的是能说善唱,口才超群。如:四五十年代常在州城变戏法的王某(绰号王大辫子,吴桥县人),不但戏法变的娴熟精巧,而且说唱口艺高超,常把观众逗的哈哈大笑,撂场时,先敲锣引人,随着锣点,唱念《岁时歌》。哎!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过初三,正月十五半拉月,春到寒食六十天。三月采桑忙养蚕,四月浴佛舍香钱,五月单五吃粽子,六月二十三整半年。七月十五孟堂会,八月十五月宫圆,九九重阳赏菊花,十月下元日渐寒,冬至数九天最冷,腊月三十又过年。我王大辫子给列位演个小玩艺,变个小戏法,变好了大家开心哈哈一笑,变砸了请多多包涵,哎变起来!那时花两角钱看几场戏法,也非常开心。
  另外常年不断云游来德演出的个体艺人,除变戏法外,还有“吞宝剑的”、“吞铅球的”、“头碰砖断的”、“腰断铁丝的”……等气功表演。
四、玩猴的
  艺人手牵猴子,小叭儿狗,背着简单道具,在庙会、市场、街头撂场,表演时艺人一手敲锣,一手牵着猴子,还拿着小鞭子(猴子性野,淘气好动,但最怕鞭子)。猴子和小叭狗,是从小训练,它懂主人的话,艺人叫它们干啥,它就干啥。如:猴子攀杠子、翻跟斗、戴假面具、戴乌纱帽、爬杆子,在杆子顶上坐着,端着盘子给观众要钱……等。小叭狗会蹦、会跳、会坐、会立、会作揖、会拜谢、会钻圈、会跳圈等。艺人利用猴子小狗表演,连说带唱,使观众开心一笑……

聪聪(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