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壮族春节

家乡区县: 云南省马关县

春节(壮语称“欢景”),是壮族人民崇拜祖宗最突出的节日。“祖宗”的含意盛广。如“天地”从古至今都是万物生存的依托;“国亲师”是历代缔造国家的帝王将相、领袖、英雄及有名的先烈人物;“宗亲”是这个家族的祖先等等。所以,壮族人民把它视为物,视为客观存在的一个依据,人们的生存,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事物的存在和历史功绩,故世世代代奉祭。

春节前夕的准备。壮族人民很讲究“干干净净过年”。临近腊月三十晚,家家户户忙于打扫屋内上上下下的阳春灰,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各种粪便垃圾,清洗各种炊事用具,桌椅板凳;择日杀年猪,制作糯米大白米,舂饵快粑、糍粑、包“捆绑”等等(耗用的大白米即香米、糯米数量,视家庭的粮食收入及经济条件而定。少者20~30斤,一般40~50斤,多者100余斤)。

腊月三十晚,开始“献饭”,村村寨寨燃放鞭炮,视为春节的到来;初一早上寅时“抢新水”,家家户户都想抢先,挑着水桶,拿三柱香,钱纸,打着火把,到水井边,点香插上,化钱纸,视为“龙王”送水,为挖井人感恩。化毕便挑水回家,用“新水”煮饭做菜,开始祭祀祖宗。此间,整个堂屋灯光辉煌,菜饭喷香,儿孙的朗读声、鞭炮声交织成一片,这是壮族人民“接祖”;正月初二早上,是“打牙祭”,即奉祭本宅基土地神。抽鸡卦,判断当年凶吉;初三寅时“送祖”。传说“送早了或送晚了,祖宗到半路会被鬼贼拦路抢窃财物”。故此,必须寅时“送祖”。

从正月初一开始,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青年们利用节日,打陀螺,抛绣球,打磨秋。近代以来还开展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活动。老年人串门交谈。新近结婚的家庭,由陪伴陪同,穿上结婚盛装,新娘走家上门去点香叩拜。过了初三“送祖”后,有些人家便开始搞生产了,而大部分人还在走亲串戚,姑娘回娘家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四或十五日“元宵节”(壮语称“进西细”或“进西哈”,但不称“元宵节”),视为解除节期,家家户户再次包少许“捆绑”,制作佳节菜饭,祭献祖宗,全家欢聚用餐。以后便停止了春节的各种活动,集中精力从事生产。

王野骁(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