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人物

家乡区县: 广州市天河区

丁日昌:历任江西万安县令、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会办南洋海防节制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积极参与办洋务,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支持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对台湾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孙中山:是公认的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位伟人,他的思想理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他的很多论述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推进作用。
卢眉娘:女。唐代南海(今广州)人。幼而慧悟工刺绣,伶巧无比。苏鹗《杜阳杂编》记载: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于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彩,于掌中结飞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等像,再外列执幢棒节之童千余。盖阔一丈,重不足三两。顺宗赞其惊人技艺,称她为"神姑",并令其居住在宫中。元和(806-820)年间,宪宗赐以金凤环。卢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为道士,回归南海,赐号逍遥。
居巢:清代晚期书画家。字梅生,号梅巢,生于1811年,卒于1889年。他将所居称为“今夕庵”。他是番禹(今广州)人,当时广州为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的城市,他的绘画也受到些影响。他所绘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虫则活灵活现,书法师承恽寿平,工诗词。居巢年青时善游览名迹,饱览桂林山川,结交著名画家,对其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善作花鸟,重视自然真情实景。提出“不能形似哪能神似”。景慕恽寿平,作品多为工笔,其用笔简洁,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潇洒飘逸的格调,构图方面也不落常套,时出新意。他是以工笔中兼写意,以形写神的手法,发展了工笔花鸟画法。
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7米,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 )、《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陈济棠:(1890年–1954年),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人,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有南天王之称。1907年,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秘密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之后任粤军军官,从排长累升至团长。在护法战争及讨伐陈炯明战争中,陈追随孙中山先生,任粤军李济深部第二旅旅长长。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陈济棠任李济深部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1928年北伐期间,共党在南昌武装兵变,叶挺、贺龙南下广东潮、梅一带。陈济棠率军阻截。1929年蒋桂战争起,李济深被蒋介石扣押在汤山,陈济棠支持蒋介石。之后,陈升任第四军军长兼广东绥靖委员,驻扎广州,然后再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1931年,乘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通电反蒋并驱走广东省长陈铭枢。同年5月,汪精卫等于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陈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同年9月发生九一八事变后,广州国民政府取消。之后数年陈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人称“南天王”。 陈济棠主政期间(1929年-1936年),对广东发展颇有建树。先后兴建各类工厂,港口公路,大中小学等。广州百业繁荣,市政建设成绩显著,如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厦等等,以及30多条马路,皆是陈济棠主政广东时兴建。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 1936年6月,陈与桂系联合,以“抗日救国军”名义反蒋。但陈手下空军大队为蒋介石重金收买,司令黄锐光于7月带领48架飞机飞往南昌投奔南京。陈手下其他大将,如余汉谋等亦通电表示服从中央。陈济棠事败被迫出走香港。抗战时,陈出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1949年,任海南行政长官兼海南警备司令。1950年到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顅问。1954年11月3日卒于台湾,获厚葬于台北市新北投。陈济棠举殡时,台北及香港都有盛大的送葬仪仗。关于陈1936年反蒋的两广事变,民间颇多传闻。当中有谓陈济棠本人十分迷信.先由其兄陈维周为蒋介石面相,预知蒋在1936年将有一劫。事变前亦曾替陈济棠占卦,得“机不可失”。不料蒋介石在1936年之劫为西安事变,而“机不可失”之“机”所指是“飞机”,而非“机会”
洪秀全:(1814.1.1~1864.6.1) 拜上帝会创始人,太平天国农民 运动领袖。原名仁坤,广州花县(今广州花都)人。出生于中等农家,自幼聪明好学,立志走科举成名道路。在多次赴考均遭失败后,萌发了叛清思想。1843年6月,与冯云山、洪仁?创立拜上帝会,在广西贵县建立了拜上帝会的第一个立足点。撰写《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为太平天国革命奠定理论基础。1847年8月在广西桂平县建立拜上帝会总机关。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月11日,率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随后建号太平天国。1851年3月,在东乡称“天王”,建立“五军主将制”;9月克永安(今蒙山),封王建制,奠定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模式。1853年3月,定都南京,改称“天京”。1856年9月,因内部矛盾激化和石达开叛变分裂,太平天国走向失败,虽经努力也未能挽救。1862年,清政府与英法联军镇压太平天国。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著有《洪秀全集》。

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u/1990756153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9075615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990756153

(2014-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