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棻(1897年—1972年),字革痴,号痴庵,张家口阳原县人。
18岁,他以最佳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因学费昂贵,遂转入北师大,专攻史地。191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1918年,21岁的李泰棻就被聘为国立山西大学教授,第二年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25年5月27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鲁迅联合七位教授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对学生予以声援,七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李泰棻。在之后的岁月里,虽然他也曾从过政、从过戎,担任过绥远省、北京市、天津市教育厅长以及冯玉祥将军的中将秘书长,但是他主要从事的还是教育工作,专门研究中外历史,成为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
李泰棻的史学著作有十几种,他19岁时写的《西洋大历史》一版再版,出四版时,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等为之写序,称此书为中国编著西洋历史开一新纪元。《国民军史稿》,洋洋30余万言,由于李泰棻曾在冯玉祥身边工作六年,又给冯玉祥的部下多次讲史,所以,这部著作,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西周史证》,是极见功力的一部史书,李泰棻以十年之力荟萃秦汉以前全部古籍,下至《通志堂经解》、《皇清正续经解》,凡是有关西周史料或经解新说,无不广征博引,为先秦史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方志学》对方志的选辑、整理、鉴定作了系统论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志思想,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方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了写好这部书,李泰棻还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担任《绥远省通志》总编辑和《阳原县志》总纂,这两部志书成为方志界公认的一代名志。另外,他还著有《中国史纲》、《中国近百年史》等,也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1932年,王森然著《近代二十家评传》,将李氏与康有为、章炳麟、王国维、陈独秀、胡适、郭沫若等并列,足见其影响之巨。
李泰棻的一生,似乎朋友甚少。观民国以来文札,希见述及与其往来文字。但其敌人应该也少,那就是为什么不见揭露他的文章出现,而只是多所褒扬了。但是,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一个人身上瑕瑜互见但是不能相掩。我们既不能以政治决定论将失足者的史迹一概否定,也不能没有立场地放大他的光芒。盖棺论定,秉笔直书可也。说实在的,以我个人的观点,从我看到的李氏著述谈,李泰棻是勤勉有加,灵性不足。故其著述纂集罗列比较多,个人思辨少了一些。
能力秀主页链接 http://abc.wm23.com/silmean
梧桐子家乡区县链接 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yangyuan.html
微博主页链接 http://weibo.com/2707758115/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number
文章在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651c230101j77b.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