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把肉,喝鲜奶酒,听草原民歌,看那达慕盛会……这就是草原风情。
蒙古族古代就很盛行用鲜乳酿酒,据《中国酒之最》记载,人类最早发现的 酒是乳酒。《夷俗记》称:“马乳初取太甘,不可食;越二三日则太酸,不可食 ,惟取之以造酒”。奶酒与草原,注定了今生解不开的情缘,蒙古族是一个历史 悠久且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蒙古大草原因绿色、天然、无污染而享有盛名。 奶酒是蒙古民族的传统酒品,更是蒙古民族酒文化的象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历史渊源.
落雁美人”王昭君与奶酒文化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包含了中国著名“四大***”的 传说故事,其中的“落雁”二字指的是东汉时与匈奴呼韩邪单于成婚的和亲使者 王昭君,湖北省秭归(今兴山)县人。 公元前三十三年,呼韩邪单于入汉后向 汉元帝提出“愿婿汉氏以自亲”。为安抚北匈奴,诏选后宫佳丽与呼韩邪单于结 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相好。
奶酒是用兽乳或马、牛、驴等的乳汁,经过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酿成的酒,又称 乳酒、马酒或马奶酒,在我国古文献中还称为重酪、乳醅、七噶等。在我国,奶 酒不仅分布广泛,而且,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酒种和酒发源地之一。奶酒文化特 征和文化功能也是显著的、多种多样的。 奶酒是世界游牧民族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将奶酒定为宫廷御酒 ,用于节日庆典和款待外国使节。
奶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史料记载白酒的酿造可追溯到上古的夏朝。关于酿 酒、喝酒的场面在《诗经》的“风”、“雅”、“颂”中有生动的描写,但奶酒 的历史却更长。这是因为人类经历了采摘野果、游牧、农耕等三个生活阶段,相 应的酿酒也同样经历了果酒、奶酒和粮食酒的发展过程。 关于奶酒的文字记载见于宋、元两代,传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征战欧亚,战士 们主要以奶酒解饥渴,祛风寒,成为随身不离的宝物。当时的奶酒原料主要为马 奶,度数较低,味道腥苦,酒色混浊,不宜存放。今天的奶酒与昔日的马奶酒有 天壤之别:首先在原料上采用了营养价值更高的牛奶;其次,在发酵等微生物领 域引进了德国、美国的菌群,在酿造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使乳糖转化 为乙醇,掌握了运用多株菌群发酵来提高奶酒浓度、纯度的关键技术。再次,在 酿造工艺上吸收了传统工艺优点、采用新的方法,取清晨新挤出来的鲜奶,首先 经高温灭菌,冷却后进行奶油分离、蛋白提取等,加入乳酸菌和一种特殊的活性 菌群,再放入贮存的大罐中进行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菌种,再发酵、蒸馏 ,这一过程将耗时三月。然后再窖存一年。这样100%牛奶酿造的高品质的奶酒才 诞生出来。它具有高档白酒的品质,入口绵软、清洌甘甜,有着浓郁的牛奶清香 。新型奶酒诞生无疑是对数千年的粮食酿酒工艺和酿酒文化的一场革命。 奶酒是一种依托乳业资源,高难度的生物技术才能生产,特别是提高新型奶酒的 浓度是生产的关键。目前只有少数厂家才能生产。
奶酒,蒙古语即赛林艾日哈,早在元朝初期,漠北处于大动乱、大变革时期,当时 的蒙古各部落七零八落,部落之间较量实力,各选君主。原一世操作大半蒙古命 运的孛儿只斤部落,随着也速该汗的去世,势力逐渐衰弱,于是人们不把孛儿只 斤放在眼里,这时,刚满17岁的铁木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骑上战马,挥旗重建 家园。
铁木真的未婚妻孛儿贴兀属真翁吉刺惕部落(现在的克什克旗部落)公主, 得知他困难重重,需要人帮助和体贴,恳求父亲,早日嫁到铁木真的身边,与其 分担甘苦。她的一片真情,深深感动了父亲,爽快地答应了女儿的婚事。
孛儿贴兀真在家里,一面思念远征的丈夫,一面制作奶食品。有一天,她在烧 酸奶时,锅盖上水珠流到了旁边碗里,她嗅到特殊的奶香味,一尝味美、香甜, 还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她渐渐地在生产生活中掌握了制酒的工艺,并简单地 制作了酒具,亲手酿造。在铁木真做大汗的庆典仪式上,她把自己酸造的酒献给 丈夫成吉思汗和将士们,大汗和众将士喝了此酒以后,连声叫好。从此,成吉思 汗把它封为御膳酒,起名叫赛林艾日哈。每当蒙古族向您敬献哈达和奶酒时,是 对贵客的最高礼仪
食白酒要经过发酵产生酒曲,酒风经过酿造过程,再经过反复蒸馏,从而生产了 清香、浓香、酱香、米香等各类粮食白酒。这类酒清香纯静、口味醇和,因此, 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粮食白酒有很大的缺陷,粮食白酒在酿造、蒸馏过程中 产生了几种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是甲醇和铅,甲醇4—10克就可 导致中毒。铅对神经系统、十二指肠、肝脏、心血管都能引发疾病。因此,近年 来人们开始注重喝一些低度的酒及一些有营养的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