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邵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下的包公镇,洋蛇灯产生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以后邵姓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每玩一次都要增加一根灯把,蛇身要加长2.2米左右,现在洋蛇灯已经长达104米。(最近一次是2012年)洋蛇灯工艺十分复杂,有绑、扎、凿、勾、翘、压、衬等方法,全凭老艺人口传手教,师徒传承。洋蛇灯舞蹈设计独具匠心,非常绝妙。蛇身用竹篾扎成鳞状,内有99根蜡烛,一个个插在圆形的上、下垂直能旋转的物体上,确保玩时无论蛇身怎么旋转翻滚,烛心始终朝上;蛇头扁平,蛇舌能伸缩自如,蛇眼有烛点燃,明丽有神,活灵活现,堪称一绝。
洋蛇灯的玩法变幻多样,有“长蛇出海”、“走经折”、“摇大车”、“四蟒翻身”、“盘宝塔”等,独特的舞蛇表演构成了金蛇狂舞的民间艺术。
门歌大鼓书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今年9月份,肥东被评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这是继“安徽省庐剧之乡”后获得的又一省级荣誉称号。
说起肥东的民间文化,不得不提的有省级非遗门歌和肥东大鼓书。门歌一般是旧时穷苦的农民在乞讨时挨家挨户站在门旁所唱的歌曲,兼有民歌和说唱的形式,演唱过程中多以花鼓或小锣伴奏。门歌分“上路”、“中路”、“下路”三个流派流行于皖西、皖中和皖东一带,肥东门歌属中路流派。肥东大鼓书由来已久,尤其是梁园镇,说大鼓书有五六百年历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