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之”唐山“(续)

家乡区县: 唐山市路北区

接前一篇:


——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国(在今山东省境内)北伐山戎(戎族的一支,又作北戎,散居在今河北省迁安县以东、以北一带)途径孤竹国时,管仲和隰朋为齐军提出的解困之法。管仲和隰朋遂留名唐山大地。

      春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戎、狄势力发展起来,周朝在北方的诸侯国燕国(辖今北京市及河北省北部、东部一带),夹于戎、狄之间,常受山戎侵扰,国势较弱。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山戎犯燕,燕庄公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率大军北伐山戎,管仲、隰朋随行。齐军很快取得胜利,灭掉令支(又作泠支,属山戎一支,在今河北省滦县与迁安县之间)而还。

      齐军在归途中,经过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迁安、滦县一带)。孤竹国君伪降,引齐军入沙漠地带,也称迷谷。那里乱石荒漠,杳无人烟。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齐军“迷惑失道”。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叫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以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寻出路,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这个齐军迷惑失道的地方,据说就是今滦县棒子镇西乱石山一带被称作“迷沟”的地方。齐桓公为感谢老马引路,乃封“马”为官。迁安灵山脚下有马关营村,传说与此事有关。齐桓公为寻仙迹,在马官营村亲手栽种了银杏树。现尚存一棵,据科学家考证,此树已经历了2600多年,实属罕见。


——寻蚁求水

      在“老马识途”中,齐军行于山地,山中无水,士卒口渴难耐。隰朋出主意说:“蚂蚁冬天把巢筑在山的南面,夏天把巢筑在山的背面。如果蚂蚁窝口的土封高一寸,蚁窝下面七八尺处就会有水。”士卒按隰朋说的,寻找蚁窝掘地,果然得到了水。时人称隰朋为“多智”。齐军走出迷谷,灭掉了孤竹国,威震北方戎、狄。齐灭令支和孤竹后,将山戎的特产东葱和戎菽(红小豆)广布于天下。

      齐桓公北伐山戎救燕,是他霸业的一部分。以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中有管仲之谋和隰朋之力。

      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管仲患重病。齐桓公探病时,管仲推荐隰朋代行相事。并说他去世后,任用隰朋可安国家。但他又叹息说:“上天生下隰朋,是让他来做管仲的舌头。如果身体死亡了,舌头还怎么能存在呢?”不久,管仲病故,同年十月,隰朋也去世了。

Vennie(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