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先生存稿

家乡区县: 江苏省射阳县

第二章关于吴承恩此人此事最早的明确记载
《射阳先生存稿》;此书是吴承恩逝世后,第一次刊刻是由于当时吴承恩的一位朋友陆遥,他收集了亡友吴承恩数量可观的遗文;丘度所以才下定决心编撰刊刻其舅姥爷(吴承恩)的存世诗词文赋;遂“从亲交中遍索先生遗稿”,“得其友人马清溪、马竹泉所手录,又益以乡人所藏”,请吴国荣及吴承恩生前的“忘年交”张以衷、蔡世卿相与校勘,“汇而刻之”,共分为四卷;据吴国荣在为《射阳先生存稿》所撰的“跋”中记载“庶几存十一于千百”,其余大部分作品可惜皆散失殆尽了,时间是万历已丑仲春七日,即万历十七年二月初七,也就是公元1589年农历二月初七;次年万历十八年即公元1590年由陈文烛作序刊出。
第二次刊刻《射阳先生存稿》的时间大约是在万历四十年即公元1612年左右,补充了一些遗文,但根据吴承恩生前一贯的“务精不务博”主张,又删去了不少当时认为无用的内容。
附:陈文烛《射阳先生存稿序》:
“吴汝忠卒,几十年矣。友人陆子遥收其遗文,而表孙进士丘子度梓焉。问序于陈子。往陈子守淮安时,长兴徐子与过淮,汝忠往丞长兴,与子与善,呼酒韩侯祠内,酒酣论文论诗不倦也。汝忠谓文自六经后,唯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唯唐人为近古。近时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畜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溢缥囊于无穷也难矣!徐先生与余深韪其言。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而微而显,其旨情而深,《明堂》一赋,铿然金石,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辛幼安之遗也。盖淮自陆贾、枚乘、匡衡、陈琳、鲍照、赵嘏诸人,咸有声艺苑,至宋张耒而盛。乃汝忠崛起国朝,收百代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沉辞渊深,浮藻云峻,文潜以后,一人而已。真大河韩山之所钟哉!汝忠与宝应朱子价自少友善,其文名与之颉颃,乃子价为太守,而汝忠沉下寮。兹稿出,当与《山带阁集》并传,射阳、射陂之上,有两明珠也。因缀数语,冠于简端。万历庚寅夏日五岳山人沔阳陈文烛撰”。
注:陈文烛,籍贯四川沔阳,进士,曾任淮安知府、南京大理寺少卿;吴承恩的文友;徐子与,即以复古散文盛行于明中期文坛“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浙江长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吴承恩任长兴县丞时相识交往,吴承恩自长兴返乡后徐中行曾在途经淮安时过访;陆贾、枚乘、匡衡、鲍照、赵嘏诸人俱为历代淮安名流;张耒,字文潜,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淮安人;朱子价,即曾任江西九江知府的嘉靖年间知名文士朱曰藩,吴承恩孩提时代的文友之一,江苏宝应(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撰《山带阁集》。
射阳、射陂,指古代与淮安毗邻的射阳湖。
万历庚寅夏日,即万历十八年夏,公元1590年。李维桢《射阳先生存稿序》:
“……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亦不至于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盖诗在唐,与钱(钱起)、刘(刘禹锡)、元(元稹)、白(白居易)相上下;而文在宋,与庐陵(欧阳修)、南丰(曾巩)相出入。至于扭织四六若苏端明,小令新声若《花间》、《草堂》,调宫徵而理经纬,可讽可歌,是偏至之长技也。大要汝忠师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故就所如此。……汝忠善吾郢人陈玉叔,玉叔行其集,盛有所称引。今勋卿丘公汝洪者,母夫人于汝忠为出礼称离孙。丘公念母而念母之舅氏,复搜玉叔未及录者,已,病其太繁,属不佞校删而为之序。”
李维桢,明嘉靖、万历年间人,是吴承恩同时代的文友。
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
“射阳先生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投刺造庐、乞言问字者恒相属。顾屡困场屋,为母屈就长兴倅,又不谐于长官,是以有荆府纪善之补。归田来,益以诗文自娱。十余年以寿终。奈绝世无继,手泽随亡。乌乎伤哉!昔人谓生前富贵,死后文章,先生所值,一何奇也!文福难兼齐,而造物忌多取,信矣!
丘子汝洪,亲犹表孙,义近高弟,从亲交中,遍索先生遗稿,将汇而刻之,庶几存十一于千百,为先生图不朽耳。谋诸荣,荣以张子以衷、蔡子世卿,皆辱先生忘年交者,相与校焉。夫三子何能供是役哉?鱼豕之讹,不免矣。独念先生尝谓近之刻者,类博而不精,嗟乎斯刻也,倘曰精焉,世必有知先生者矣。
万历已丑仲春七日通家晚生吴国荣顿首书”。
注:万历已丑仲春七日即万历十七年二月初七,公元1589年农历二月初七。
据吴承恩逝世四十多年后即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淮安府编撰的《淮安府志》对吴承恩其人其事亦有收录;
《淮安府志 •近代文苑》(卷十六人物志二):
“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数奇,竟以明经授县贰。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放浪诗酒,卒。有文集存于家,丘少司徒汇而刻之”。
《淮安府志•淮贤文目》卷十九艺文志一
“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陈兰兰(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