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庆发展

家乡区县: 贵州省余庆县

气 候:
余庆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4℃。平均最高气温21.3℃.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9℃。霜雪不多,无霜期 长达300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56毫米。
春季天气回暖较早.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局部地区有 冰雹和大风,但成灾不严重。盛夏多伏旱,秋季多绵雨,入冬后气温较低,降雨量减少. 常年3月19日开春,历时84天,6月11日入夏,历时92天, 9月11日进秋,历 时73天,11月23日入冬.历时116天〈注5日滑动平均气温10℃~22℃为春季,22℃ 以上为夏季,22℃~10℃为秋季,10℃以下为冬季〉。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6.4C之间,呈西北向东南递增。低温区分布在狮子场、齐 坡、瓮脚、新寨等地.年平均为13~14℃,高温区分布在乌江河谷和白泥大坝区,年平 均为16~16.4℃,其余地区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
资 源:
余庆山清水秀,土壤类型多样,气候暖和,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达49%。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境内河流密布,贵州第一大江——乌江横贯县境中部,已开发的地方电力达到1万千瓦的装机容量,2003年已全面开工建设的国家级大型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位于境内,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预计2008年第一台机组发电,该电站的建设将使余庆成为贵州省能源供应的中心区域,贵州“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县内矿产资源有煤、陶土、磷、高钙石灰岩、重晶石等。已探明的陶土矿仅黄土坡矿储量达400万吨,可开发生产系列别具风格的绿陶制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庆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6元,城乡储蓄存款达到4.5亿元,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余庆农业较发达,规范化种植、养殖水平较高,是全省首批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之一。粮食、油
菜、烤烟、生猪、苦丁茶和林业等支柱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苦丁茶、红桔、西瓜、早熟蔬菜、中药材等一批基地正渐成规模,优质油菜面积达到14.3万亩,生猪出栏达到30万头。
工业、乡镇企业逐步形成建材、电力、化工、印刷、冶金、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苦丁茶、中药材、化肥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一批名、优、特、新产品日趋成熟,走进市场。“狮达牌”、“雨贞牌”苦丁茶以其口感清香、先苦后甜,回味悠长,被称为“绿色金子”,产品供不应求;一批正在形成规模的名特优产品正逐步走向市场,如“大凉山”牌珍米,“余庆红金桔”等市场前景看好。目前,玖龙油脂化工厂、苦丁茶加工、龙溪中药材加工厂等项目正加快投资改造(改制),同时龙溪10万吨电石厂、大乌江20万吨水泥粉磨站已建成投产。
余庆“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被评为全国优质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村民自治先进县、全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全国小叶苦丁茶基地县、全国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普及阶段先进县以及对外开放县、革命老区县和全省“两基”教育达标县、商品粮油基地县、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等,有构皮滩、松烟、龙溪等7个乡镇和80%的村实现小康目标。

苏黎(2014-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