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糕是江西贵溪和湖南湘潭的当地著名汉族糕类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第一根开始接连不断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
后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偶然品尝了“龙兴铺”灯芯糕,大为欣赏赞道:“京省驰名,独此一家”。于是“龙兴铺”便成为皇宫贡品的制作场所。 清末和民国初期,随着贵溪县城乡商业的发达,商号的日益增多,逐渐出现商业兼并。到了清宣统元年,贵溪县成立商会,当时在县城有“范半街”之说的范氏家族用重金从薛应龙的后人手上购买了“龙兴铺”,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动乱,交通日困,货不畅流,商品奇缺,市场逐渐萧条,“龙兴铺”也脱离不了战争的劫难,“龙兴铺”同其他商铺一样,处于衰落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保护私营商业的合法经营,推动了我国传统商业的发展。 1982年“灯芯糕”被列为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在今天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道都龙虎山旅游风景区灯芯糕更是旅游必不可少的佳品。
制作过程
1.制糯米粉:取洁白,饱满的长粒晚糯米过筛去杂并用热水冲两次,晒干备用。铁锅用旺火烧热,油砂烧烫,放入糯米,米与砂的比例为3∶7。炒时要勤翻动,直至米粒爆白,大小均匀,酥脆即可出锅,过粗筛两次。米花经粉碎过80目筛后,装入布袋陈放半年至一年以改善米质。
2.炼糖:将纯度为99%的洁白砂糖,按50千克糖加13~15%的水,下锅用文火熬制,并不断搅拌,出锅前再加入3.5~4千克经煮沸、过滤、去杂的小磨香油(或炼猪油),继续搅拌。用二指捏试能拉开5~6条糖丝时即可。熬好后将炼糖平摊在案板上,夏季可通风冷却,并搓散过16目筛,再放入缸内发醇,时间冬季一个星期,夏季2~4天即可。
3.制籼米粉:将籼米洗净、晾干、磨碎,过80目筛,烘熟备用。
4.制中药粉末:将各味中药材分别筛选去杂,晾晒、切碎,再粉碎过筛,按配方准确称量后充分拌和均匀,最后入缸贮存备用。
5.制糕粉:将糯米粉在案板上摊成圆圈,放入炼糖,撒上湿润均匀、色泽一致的糕粉。炼糖的加入量,可视季节、气候条件作适当增减,以使制品软硬适度。
6.成型:先将一半糕粉装盆,进行舂糕,从盆角舂向中心,要求用力均匀,舂迹相连。 舂好后添加糕粉,到舂满为止,最后沿盆边用利刀削平,再平行切成四条,每刀均切到底,然后抽去盆底板,使整糕落在案板上。用白纸将切好的糕块包好,置于洁净的木桶中保温12小时,桶口用绒布覆盖(盖几层视气温而定)。加产量大,则可排在木板上放进密封木仓中保温。将经过保温处理的糕块,切成4毫米厚的片再切成3毫米宽(长86毫米)的长丝。切片时撒少许熟籼米粉,以防粘连。 7.包装:将整齐合格的灯芯糕,按250克一包进行封装即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