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既是标志也是形象,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价值。湛江发展重“品牌”,除了打响“知名度”,更着力追求“美誉度”。而在我市的职能部门中,有一个单位更是把“品牌”的理念导入到党建工作中。通过创建优化“服务品牌”,在生动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赢得了传奇般的“美誉”——“十年先进七年标兵”。这个单位,便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在3月25日,该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质监窗口被省政府评为第四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他们用“服务品牌”的苦心经营,换来了让党员干部最自豪的“人民满意”。
树立品牌意识 党员主动“亮身份”
“态度很好,效率很高,要谢谢他们。” 从受理录入到审核盖章,朱女士仅用了5分多钟就顺利完成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办理手续。近日,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前,前来办理手续的朱女士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赞不绝口。质监窗口,连续十年被市行政服务中心评为“先进窗口”,七次被市政府授予“标兵窗口”单位。在质监窗口前台,7名身穿统一制服,佩戴党徽的工作人员在受理各项业务。他们身前摆放着“党员身份牌”,“党员示范岗”5个字赫然醒目。“佩戴党徽、亮出‘身份牌’,是要提醒岗位人员时刻牢记服务宗旨,在举止言行间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质监窗口负责人李晓宙说。
强化学习型党组织,是市质监局在党建工作中的一贯坚持。该局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为先导,形成“领导带头学、干部集体学、带动社会学”的氛围,而创建“品牌”党建的思路,便是在这“学习”中集思广益、反复研讨形成的。
2012年7月,市质监局启动了党员“亮身份、履承诺”活动,要求党员在“窗口”服务中“亮出共产党员身份,履行干部服务承诺”,于是便有了我们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见到的一幕。“亮身份,就是要讲党性,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履承诺,就是要重落实,主动接受前来办事群众的监督。”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哈森说,“窗口”是群众接触我们质监“品牌”的第一线。“亮身份”,不是要炫耀或标榜党员的身份,而是要通过这个“窗口”,培育“服务品牌”的知名度,让群众把“窗口”内的党员当亲人看,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办事您放心”。
“服务品牌”让市质监局尝到了“甜头”。去年该局承办各类业务约26000件,综合办件提速率达94%——“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就是这样炼成的。
提升品牌价值 党建主动“接地气”
“党建工作要主动走出去,注重效果,群众说你好才是好。”谢哈森说,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党建品牌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创建党建品牌的成效放到基层中去检验,用服务来赢得美誉度,不断提升党建品牌价值。
市质监局追求美誉度的党建工作,逐渐形成了“接地气”的特点。“接地气”,就是要根据群众和企业的不同需求,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做到“供求相符”。
党建“接地气”,首先体现在质监窗口的办事效能提升上。几乎每天早上8点半,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前,都会排起一条长长的队伍。“别看我们窗口前排的队那么长,但我们的办理速度是这里最快的。”市质监局纪检组长谢美玲说,刚开始的时候群众来办业务要来回跑几次,后来窗口采取了“一站式”的统一受理、承办,实现了第一次提速;紧接着,又通过建立网上申办系统,实现了“一键式”的二次提速。两次提速,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东海龙腾物流项目刚上马时,派人到质监窗口办理新代码证,过程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前来办证的女员工不禁称赞,“这么快的办事速度,实在高效!”
这种通过党建带动“接地气”的优势,在对接我市重点项目的“提前介入”、“定制服务”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市质监局成立了6支服务小分队,颠覆“你来我检”的工作常规,由党员干部带队,主动到各大企业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各自实际,提供“按需定制”服务。“今年2月,我们进行一年一次的设备大维护,市质监局就专门派人过来,穿插着维护人员的休息时间来进行特种设备检验,有时早上实在没空,他们就住在我们的员工宿舍,晚上再进行检验。”晨鸣浆纸有限公司安保处负责人文中福说,这种根据企业实际开展的“定制服务”,保证了设备的快速顺利投产。
强化品牌观念 干部职工主动“跟党走”
通过党员“亮身份”的示范、党建“接地气”的实践,“品牌”观念已经在质监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服务品牌”为重心的党建工作,更是在市质监局员工中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截至去年底,该局系统有235名在职人员,其中159名是党员,党员占在职人员的比例近七成。“我们这里‘向党靠拢’的氛围很浓,看到身边的同事都是党员,你也会跟着先进走,争取早日入党。”谢哈森说,按照该局党组的目标,要打造一支“喊得动、靠得住、打得赢”的质监队伍,并以此推动党建工作的全面落实。“喊得动,就是要跟着党走;靠得住,就是要政治可靠;打得赢,就是要业务过硬。”他说。
在创建品牌党建工作中,“服务品牌”的理念逐渐内化融入该局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市质监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吴海春说,经过长期总结,质监窗口工作人员中形成了“六个不让”的习惯——不让工作事项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工作差错在我这里出现、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推诿作风在我这里滋生、不让服务对象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单位形象在我这里受损。“老实说,要日复一日做重复的工作是挺闷的,但每次看到来办事的群众满意地离开,就觉得一切辛劳和汗水都值了,也对得起胸前的这枚党徽。”质监窗口负责人李晓宙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