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领导之窗
赏进孝:中共永靖县委书记。汉族,1962年9月生,甘肃临夏县人,中共党员。
工作分工:主持县委全面工作。
2 历史情况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先民沿河而居,繁衍生息,古称“西羌”之地。汉代分属金城郡允吾县和金城县。东晋、十六国时属河州晋兴、金城郡。西秦末并入吐谷浑。魏时属 罕镇、河州。北周时属 罕郡,隋时属兰州总管府河州、枹罕郡。唐代属河州安乡县、安乡郡凤林县,地入吐蕃。五代时仍属吐蕃。北宋时分属熙河路河州。南宋时先期属金,后属熙秦路、临洮府。元、明时先后分属河州路安乡县,陕西行省兰州。清代分属河州、皋兰县。民国初分属导河县、皋兰县。1928年,改导河县为临夏县。民国18年(1929年3月8日),与临夏县、皋兰县分出,在莲花堡设置永靖县。1949年8月23日,永靖解放,9月1日,永靖县人民政府随即成立。1958年10月20日,永靖县并于临夏市。1961年12月15日,恢复永靖县建制。1962年12月25日,永靖县县城设于刘家峡小川。1979年6月16日设刘家峡镇。1985年6月18日,设盐锅峡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在县境内修建了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电站在西固区,水库在我县)水电站,形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今称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总容量为59.69亿立方米。境内地形属黄土高塬丘陵山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从地貌上可划分为河谷平原、黄土、丘陵山地、山间盆地、石质山地四种类型。按地理条件可分为东西山区和川塬区两大类。
3 自然地理
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北,素称“河州北乡”,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县份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点移民县。东连兰州市西固区、定西市临洮县;南濒黄河,与东乡、临夏、积石山县为邻;西毗青海省民和县;北滨湟水,与兰州市红古区相望。境内公路、水路、铁路齐全,国道109线、213线、309线穿境而过,县城刘家峡距兰州市西固区44公里,距中川机场117公里,距西宁市210公里,距临夏市89公里,贴近欧亚大陆桥,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已被纳入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和兰州市1小时都市经济圈。[3]
永靖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海拔高度在1560---2851米之间,相对高差1291米,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从地貌上可分为河谷平原、黄土丘陵山地、山间盆地、石质山地四种类型。因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属温带半干旱偏旱气候类型,平均日照时数2534.6小时,年均降水量260毫米左右,蒸发量1500毫米左右。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全县可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川塬区6个镇(川区有刘镇、太极镇、盐锅峡镇、西河镇4个镇,塬区有三塬镇、岘塬镇2个镇)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以灌溉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较快;东西山区11个乡镇(东山有三条岘乡、陈井镇、徐顶乡、关山乡4个乡镇,西山有杨塔乡、王台镇、红泉镇、小岭乡、川城镇、新寺乡、坪沟乡7个乡镇)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用水主要是雨水集流,是典型的雨养农业,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4 发展状况
综合情况
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2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48万元,比上年增长7.23%;第二产业增加值1126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7万元,比上年增长17.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2007年的16.09:63.26:20.65变为16.35:61.70:21.9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全县经济总量较小,结构不尽合理 ,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抵御自然力灾害的能力较差,特别是东西山区自然条件严酷,群众增收渠道单一,脱贫致富难度较大;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形式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多;旅游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活;物价上涨过快,猪羊肉、蔬菜等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群众生活、特别是对低收入人口生活影响较大。
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9848万元,比上年增长7.2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8979万元,比上年增长6.94%;林业增加值1048万元,比上年下降1.13%;牧业增加值8701万元,比上年增长8.88%;渔业增加值754万元,比上年增长5.5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366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万亩,比上年下降0.44%。其中:夏粮面积7.12万亩,比上年下降18.25%;秋粮面积19.88万亩,比上年增长8.63%;油料面积2.06万亩,比上年下降8.85%。全年粮食产量81726吨,比上年增长15.75%。其中:夏粮产量14446吨,比上年增长2.79%;秋粮产量67280吨,比上年增长18.97%;粮食作物平均亩产302.69公斤,比上年增长15.80%。
全年共完成植树造林1万亩,比上年下降39%;育苗面积0.35万亩,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年未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6%;化肥施用实物量14837.62吨,比上年增长6.22%;农村用电量11335.5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7%;当年新修水平梯田1.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6万亩。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县乡镇企业个数达1063个,其中:股份合作企业180个,股份有限公司32个,集体企业5个,私营企业61个,个体企业785个。全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30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1%,其中:股份合作企业7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2%;股份有限公司6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83%。集体企业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2%;私营企业83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9%;个体企业完成42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36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79%。
工业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工业企业增加值1015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521万元,比上年增长6.5%;产品销售率98.00%。
全县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4.71%,万元GDP电耗降低率-5.1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53%。
民营工业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治理力度的加大,再加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有一部分民营企业不得不逼迫停产,使得永靖县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35570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25404万元,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226万元,比上年增长 %;工业产销率为99%,与上年持平。实现利润19839万元,比上年增长301.94%。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103万元,比上年增长26.5%。
全县进一步落实发展抓项目的战略举措,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的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35%。
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212万元,比上年下降42.71%;第二产业投资97139万元,比上年增长45.83%;第三产业投资21649万元,比上年增长55.45%。
按投资项目规模分: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06451万元,比上年增长55.25%;50-500万元项目投资9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4.89%。5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5647万元,比上年增长42.8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51万元,比上年增长19.61%。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4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9.5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9.8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7.9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782万元,比上年增长15.50%。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12万元,比上年增长0.38%。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60.01万人,同比增长15.16%,客运周转量4600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0.68%;货运量88.16万吨,同比增长0.79%,货运周转量669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34%。全年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9.6万人,同比增长155.99%。全年铁路运输完成货运量30.3601万吨,同比下降3.23%。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较快,移动电话用户5.1万户,增长30%,行政村通电话率100%。邮电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迅速增长,全年各类报刊累计发行量116940万份,比上年增长3.63%。
永靖县大力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旅游业,全年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9276万元,比上年增长42.79%。2008年旅游收入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10.56%。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1152974657long
我的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4055954.html
我的新浪微博个人主页http://m.weibo.cn/?wm=5091_002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