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蒙药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人--伊希巴拉珠尔

家乡区县: 内蒙古库伦旗

     蒙医学奠基人——伊希巴拉珠尔,又名额尔德尼班智达·松巴堪布(学位),蒙古人,生于公元1704年。伊希巴拉珠尔从小聪明好学,4岁时学藏 文,7岁到青海贡龙寺(佑宁寺)学徒,8岁去塔尔寺学习医学、语言学、佛学,20岁赴拉萨,23岁获林思日尕伯卓学位。后拜尼玛坚赞阿哥旺扎木苏为师,潜 心钻研蒙医蒙药学、天文历法及梵语经书、数学等学科。27岁返佑宁寺任堪布职务。因精通大小五明而获班智达学位,后被清乾隆皇帝封为扎那格堪布。  伊希巴拉珠尔是18世纪蒙古族著名医学家。他精通蒙文、藏文、梵文,并在蒙古史、文学、哲学、天文历法等方面颇有建树,特别是他的《四部甘露》医学著作奠定了蒙医学的理论基础。

  伊希巴拉珠尔在他的代表作《四部甘露》(《甘露之泉》《白露医法从新》《甘露点滴》《甘露汇集》)中,以蒙古人的体质、生活方式以及当地的气候等具体情况为基础,把藏医的《四部医典》理论、古印度的《医经八支》理论同传统蒙医学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早提出了蒙医的“基本六病症”、“十大要病”等理论。“基本六病症”理论后来成为蒙医病因辨证的理论基础。

  伊希巴拉珠尔针对蒙古地区多发寒性病的特点,将蒙医传统的“寒热理论”与“四部医典”的热病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寒热病的病理学说。另外,他还将疾病细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温病、脏腑病、传染病等学科,并对脉诊、尿诊、腹泻剂、催吐剂、针灸刺血穴位、蒙古正脑术以及药物炮制和药方等方面的知识分别加以论述。 

  伊希巴拉珠尔晚年曾与青海著名学者班钦巴拉丹就某些哲学难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而闻名青海,后被聘为青海藏族大活佛托旺的经师。

  晚年的伊希巴拉珠尔不辞辛劳,以81岁的高龄完成了藏文、梵文相对照的《认药水晶鉴》这一著作。《认药水晶鉴》内容丰富,论述周详,书中把药物分为矿物药、珠宝药、植物药、动物药等七类,并详细记载了近800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和炮制方法。

  伊希巴拉珠尔作为蒙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人,他吸取藏医、印度医、中医之精华,融汇于古代蒙医,为近代蒙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位医学天才一生学术造诣深邃,独具建树,著有全集8大卷58部约400多万字,涉及医学、天文学、哲学、史学、文学、艺术、藏语、梵语、佛学等领域。

  1788年,伊希巴拉珠尔圆寂于青海贡龙寺,享年84岁。

  我们将永远勉怀这位蒙医学泰斗——伊希巴拉珠尔!

微暖&梦翼(2015-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