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蒙古族收养的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乌云的故事

家乡区县: 内蒙古库伦旗

     在大阪机场,乌云老师下飞机的时候,叮嘱自己的女儿:“孩子,到了这个地方,你可千万别东张西望,丢了中国的尊严。咱们要昂起头,挺起胸,拿出中国人的志气来!”乌云老师看见了自己的亲哥哥,兄妹俩冲出人群,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热泪横流。35年的分别,怎能用语言来表达心情呢?

      在家乡德岛市,人们打着“欢迎乌云先生”,“欢迎立花珠美”的旗子,盛大的欢迎场面使乌云老师十分激动。为了增进感情,让妹妹感到日本国土的亲切美好,哥哥总是尽量挤出时间陪妹妹去旅游,熟悉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发展情况。他们去了东京、大阪、神户,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可是,乌云老师的脑海中偏偏总是想念着中国。她想阿妈。小时候,她得了重感冒,烧得厉害,当时农村缺医少药,阿妈急得团团转。当她从昏迷中苏醒的时候,发现阿妈盖着两层大被,紧紧地搂着她,为她捂汗。她还记得,阿妈节衣缩食,家中老母鸡下的蛋总舍不得吃,攒够十个就去换钱,攒钱供乌云上学。她还记得,阿妈在数九寒天到野外扫碱,熬成碱块卖钱,一双手泡得都变了颜色。“今天我能成为人民教师,是阿妈的心血!”她想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给她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上中学的时候,没钱回家,学校了解了她的身世,给她报销路费。从中学到大学,她一直享受着一等助学金。她深深地感激党和国家,在中学时,就写了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心声,题目是:《我爱中国——伟大的母亲》!她还想领导和同事们。她爱人去世的时候,他们怕她孤独寂寞,天天到她家,帮她做饭,给她作伴。上坟时,学生和老师们都陪着去。当地每年要打一次柴禾,要背煤,要抹一次房子。可每年不用她开口,柴禾就满了,煤也送到家,房子也抹好了。后来领导干脆做了决定,给她的房子铺了瓦。她看到,校领导的房子上都没有瓦啊!她更想她的学生。记得一天正上课,外面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课时,学生们都冲出去了。她很疑惑:他们干嘛去了?结果学生每人捡了一根大树枝子拖到了她家的门前。库伦缺柴,学生看到狂风暴雨打断了树枝,首先想到了给老师当柴用。乌云老师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还有一次,她感冒不舒服,正在备课,有几个学生敲门进来。他们的手都放在衣襟下面,互相看着笑嘻嘻地不说话,一个同学一使眼色,几个人同时拿出手里攥着的苹果。他们说:老师,我们看您脸色不太好,一人花五分钱给您买一个苹果。那是1970年,五分钱的苹果对这些孩子来说是稀罕的,有的孩子自己就根本没吃过苹果呢。她觉得自己无法报答孩子们的情意,忙煮了一锅地瓜,请孩子们边吃边聊天。

      在日本过了一段时间,哥哥让立花珠美回日本定居,房子已经买好了,家用电器也由哥哥凑钱买一套,她和女儿的工作都是教师,在日本是受尊敬的职业,很好安排,儿子学医,35岁以后可以开私立诊所。。一切都为她安排好了,只等她选择。11月的一天晚上,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这是在大阪举行的国际超级女排赛,中日争夺冠军。乌云老师为中国女排捏了一把汗,她们赢了一个球,她就兴奋,就叫好;她们一个球没打好,她就唉声叹气。她的嫂子忍不住问:“你到底是站在中国立场上还是站在日本立场上?”乌云笑笑。她的哥哥已经明白了:虽然妹妹血管里流的是日本的血,但她的心却依恋着中国,因为那是她伟大的母亲。乌云老师选择了中国,她要继续用自己的热血和真诚回报中国母亲。她的哥哥留不住她,劝她看完日本的樱花再走。乌云老师思念着祖国已无法再等待下去了,她告别了日本亲人,重上飞机,回到了中国母亲的怀抱。

       1990年春天,日本派出寻亲访华代表团,再次向乌云提出回日本定居。乌云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在中国生活得很愉快,我爱生我的日本,但更爱养我的社会主义中国!”

微暖&梦翼(2015-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