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木的400万不是神话

家乡区县: 龙泉驿区

400万创富“神话”:龙泉驿果农邹德木,怎样在湖北省咸宁市的荒山上赚到400万元?当地农业怎么搞,邹德木有发言权。被视为民间“农委主任”的邹德木究竟有什么本事?

搭建财富通道:邹德木的创富经历让咸宁与龙泉驿走得更近,两地政府如何让百姓从树上种出“金子”来?

共富背后推手:富一人然后富万人,富异乡同时也富自家,龙泉果农成批到咸宁传经掘金,龙泉方面又有着怎样的背后支持?

本期“区市县观察-前进视线”走近邹德木,走进龙泉驿和湖北咸宁,探寻一个成都果农创富“神话”背后的真正推手。

创富“神话”

老许斜倚在荒坡上,嘴里叼着根草,眯着眼睛,不时扫一眼坡下吃草的牛,阳光慵懒地照在身上,让他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那是2001年10月上旬的一天。老许是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沙坪镇农民。多年后,他依然记得那一天那一幕:3个中年男人从远处走来,其中有一个干瘦,但很有精神。

2008年2月20日,晴,还是老许,还是在这片山上,老许却在修剪果枝。

远处新修的水泥路上走来4个人,多年前那个干瘦的中年人赫然在列。这一次,老许恭敬地喊了声:“老板”。

老板就是邹德木。

家徒四壁 “百万富翁”震惊老乡

咸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与武汉毗邻,市区离武汉市仅67公里。

2月20日下午,本报前进视线记者在湖北咸宁崇阳县沙坪镇,见到了邹德木。邹德木在向前来投资考察的四川老乡介绍自己今年新承包下的果园。

刚栽种下的林苗在大片的刚开垦出的荒山中显得有些弱不禁风。看见老乡疑惑的眼神,邹德木一笑,“走,到我已经成形的果林去。”崇阳农委专门派来接送邹德木一行。车行驶在3.5米宽的水泥路上。司机告诉记者,这条路是当地政府在去年专门为邹德木的果林修的,全长4公里,耗资80万元。

绕过一个又一个山包,车子停下来,一行人下车步行。站在一个池塘边,邹德木说:“这是灌溉用的。那里是我家。”不远处,一座三间的平房伫立在小山包上,房子的背后,是大片的果林。记者上邹德木的家看到房间内有一张床,一个旧衣柜,衣柜上摆放着一台彩电……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门口那辆旧摩托。

“去年赚了多少钱?”记者问。

“向超市卖水果、往周边发苗子、批发一些化肥农药……嗯,算下来有400万左右吧。”邹德木掰着指头算了一下。

“考虑过买车没有?”

邹德木反问:“你觉得在这个山里用得上轿车吗?”

前来考察的龙泉老乡老刘说,作为一个“百万富翁”,邹德木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这些让他很震惊,“不可思议”。

背井离乡 荒山当起“野人”

6年多来,在这三间小屋里,面对着大片的荒山,邹德木是怎样过来的,又是怎样“发财”的呢?坐在井边的大石上,邹德木讲述起了这几年的经历。

1985年,邹德木从部队上退下来,分配到成都一家国有企业做销售工作,月薪一百多元。这在当时算是“肥差”。但不到半年,邹德木就回到龙泉老家,当起了果农。2001年他盖起了小楼,并存款十多万元。当时,一个以前的战友来成都办事时闲聊说,湖北老家大片的山地都是荒芜的,但是那里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有利于落叶植物生长,土地租金估计不会太贵。正愁没法扩大果林面积的邹德木觉得机会来了。考察咸宁市崇阳县沙坪镇后,2002年2月,邹德木和家乡的合伙人与当地镇政府签订荒山租用协议:50元/亩/年,租用期30年,租用山地800亩,栽种桃子、梨子、枇杷和葡萄。

他把家乡的果园转让给了妻子的侄儿,用他的话说叫“破釜沉舟,自断后路”。

2002年签订了租用土地协议起,他带着妻子和合伙人以及从四川雇用的4个人,来到了沙坪镇。在当地村民异样的眼神中,他们吃住在荒山,把全部心血投入果园里。最初村民纷纷议论:“这些四川人来我们这里做什么?”“天天呆在山上都快成野人了。”

数年苦熬 成功赚了400万

栽种果树是一个投资时间长、见效慢的项目。在果林大面积挂果之前,谁都不知道是赚是赔。在不断的投入和漫长的等待中,终于有人熬不住了。2004年、 2005年,4个合伙人相继退掉了股权。妻子三番五次劝邹德木:“赔了就赔了,咱回去,借点钱从头再来。”但邹德木就像当年拒绝回到单位上班一样坚决。

2005年底,邹德木为了退合伙人的股份,再加之这几年陆续的投入,花光了积蓄,还在亲戚那里欠债近百万。邹德木回忆说:“我也想过要回去,但是一回去,我那么多年的心血就浪费了,不甘心。军旅生涯教会我,很多事情往往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挺一下,就过去了。”

2006年初,邹德木的果林开始挂果!他四处推销自己的产品。不相信品质好?没关系,邹德木的水果卖了再结账。就这样,他把所有的水果赊了出去。凭借在龙泉10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以及龙泉引进的优质品种,加之当地适宜的自然环境,邹德木培育出来的水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一年,邹德木为自己创下了品牌。

2007年,邹德木的果林全面见效,大面积挂果!这一年,邹德木赚了400万,还清了欠款,成功翻身。成名后,他带动当地农民发展果林产业,不但免费传授技术,还经常赠送或低价卖培育出的优质树苗给周边农民。这一年他迈向成功,也从一个成都果农蜕变成企业家。今年,他又新租下了1600亩山地。

邹德木现在是咸宁市崇阳县政协委员,2007年被选为咸宁市十大杰出青年。邹德木备感荣耀的同时并没有被冲昏头脑。邹德木告诉记者,正准备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强。“其二就是要品牌化经营。”他希望以后会打造成“龙泉走出来的水果”或是“咸宁无公害水果”这样大型的地区性概念强的品牌,“这类大型品牌,一旦被认可,就不止是往国内的超市里销售了,我想走向更远的地方”。

下天之华(2015-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