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征】
南部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大巴山脉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气不易入境。所以境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四季分明,季风显著,雨量充沛,日照偏少。一般特征是:春早,回暖不稳,少雨,常有春旱;夏热,雨水集中,分布不均,常是旱涝交替;秋短,降温快,绵雨显著,一般主涝;冬干少雨,气候较暖,越冬作物一般不停止生长,少受冻害。
【气候要素】
大气温度 南部县年平均气温为17℃。年极值最高气温39.9℃,出现在1972年8月13日。年极值最低气温-5℃,出现在1975年12月15日。月平均气温变化只有一个高峰和一个低谷。最热出现在8月,为27℃;最冷出现在1月,为5.9℃。境内各地均温也不一样,一般由西北向东南递增。西北大坪区最低。为16.3℃;东南王家区最高,为17.5℃,两地相差1.2℃。
太阳幅射与日照 本县全年太阳总幅射量为每平方厘米87740.8卡。一年中,8月最大,为12292卡;12月最小为2997卡。太阳直接辐射占霸辐射的41%,散射辐射的59%。作用于生理的辐射量,约占总辐射量的一半。 县内根据乔唐氏日照计测定,1959~1989年年均光照数为1354.9小时。最多是1978年,为1720.4小时;最少是1982年,为1015.6小时。最多和最少相差704.8小时,累年各月光照时数8月最多,208.4小时;2月最少,59.5小时。
大气降水 月季降水特点:南部常年降水量为997.6毫米,上半年降水量逐月缓增,下半年逐月减少,各月、季降水有显著区别。降水日数:常年大于0.1毫米的降雨日数,平均为133.3天。其中以9月最多,平均15.7天;1月和12月最少,平均为6.8天。
年际降水变化:历年降水量,年际相差甚大。年雨量分布:县内各地年降雨量分布情况是: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北递减,东南王家区为1019毫米。1967年多至1324.9毫米,1962年最少也有796.2毫米;西北部大坪区降雨量为846.2毫米。1980年最大也只有1021毫米。1962年最小只有654.2毫米。大桥区为全县少雨中心,年降雨量为829.2毫米。1878年仅499.7毫米。
空气湿度 本县常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75~8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本县气象站从1963年开始用小型蒸发器测定4~8月蒸发量较大,均在100毫米以上,其余月份均在100毫米以下,全年1059.8毫米。但小型蒸发器测定的数值与空间大地蒸发的实际数有一定的误差。水面蒸发量仅有小型蒸发器的70%,而陆面蒸发量只有水面蒸发量的75%。
大气压与风 本县大气压月平均人气压为972.1百帕。从历年各月看,12月最高,7月最低。 风向风速:春天主北风,次为东北偏北风;夏天主西北偏北风,次为北风;秋天主北风,次为西北偏北风;冬天风向较乱,有西北风、北风、东北风、西北偏北风。全县最多风向为北风。
年平均风速 最大在5月,为1.7米/秒;最小在12月和1月,为1米/秒。大风风速不超过15米/秒,多出现在4月或5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