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籍百岁老红军黄家栋

家乡区县: 江西省瑞金市

黄家栋出生于1913年12月,瑞金市象湖镇桔林村人,1930年就参加了红军。黄家栋经常对妻儿们讲起当年的故事。红军长征出发后,遭到敌人的重重围堵,有一次在广东和军阀陈济棠的部队打仗,战争相当激烈,一连三天都没有休息,“三天都没有看到炊事员,吃食物就像吃糠一样,没有味,难以下咽。”黄家栋说。

让黄家栋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爬雪山、过草地,“在雪山草地上走了三回。”黄家栋经常对妻子回忆起那段最艰苦的岁月,每当情势危急的时刻,或者是恶战在前的时候,“毛主席就会编好多歌,让我们来唱。”黄家栋说,战友们听了他唱的歌,精神就提上来了。

据黄家栋回忆,解放后他被安排在甘肃的一座金矿当看守。一次他养的军犬把附近的羊赶得远远的,当地牧民一急操起洋镐就要和黄家栋打起来,双方语言又不通,怎么解释对方都听不懂,军犬看到主人处于不利形势,护住黄家栋,最终一场无谓的冲突还是平息了下来。黄家栋回忆,他有一名战友在湖南某部当参谋,得知黄家栋在甘肃后,用军车把黄家栋带到湖南,又一路安排他在沿路部队吃住,这样黄家栋顺利来到九江。九江的部队给了黄家栋40元钱路费,黄家栋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瑞金老家。到瑞金民政部门报到时,组织上想给他安排工作,黄家栋说:“我没有文化,我不当官,我回去种地。”组织上打算安排他去学习文化,再安排工作,他也谢绝了。

“勤劳节俭才能致富”

黄家栋回家种地,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黄家栋的二儿子黄青陀说,他们家有一段时间生活很困难,但父亲从没向组织上提出过要求。黄家栋告诫儿子说:“吃得的才能吃,吃不得的就不能吃,自己能赚多少钱,自己就用多少钱,花不得的一点都不能花。只有自己勤劳节俭才能致富。”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后辈。同村邻居们都说黄家栋太老实了,很多人“支招”说,你是老红军,可以向乡政府要点救助。但黄家栋从没有向组织上要求过什么,甚至从没有跟儿子提过工资的多少问题。即使是儿子、孙子参加工作的时候,黄家栋也从没有向组织上提过要求。

在生活中,黄家栋也从没有向儿孙们提出过要求,从没说自己要吃什么,要穿什么,要买什么。现在两个儿子都建了小洋楼,但黄家栋还是坚持住在原来的房子里,两间不宽敞的房子被邱桂英收拾得干净利索,黄家栋还是觉得住在这里更踏实。

黄家栋倒是对别人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只要黄家栋还能走动,他总爱到学校给学生讲革命故事,弘扬革命传统。瑞金市或象湖镇开大会时要他唱两首歌,讲几句话,他从不推辞。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瑞金慰问演出,邀请黄家栋上台唱红军歌曲,他毫不推辞,就像当年长征路上给战友们唱歌一样兴致盎然,一口气唱了三首。黄家栋在家里还经常教妻子唱红军歌曲,在黄家栋的带领下,邱桂英学会了十多首红军歌曲。

“‘三送’工作开展得好”

“我们要真心感谢党对赣南的倾力支持。”近几年来,黄家栋和妻子到村边散步时,越来越觉得身边变化很大,黄家栋对妻子说。村里的土坯房都拆了,大家都盖起了小洋楼,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很多家庭都有了小汽车。后来又有干部经常到他家里,问寒问暖,村民有点什么纠纷,干部也主动上门调解,村民有困难,干部也主动来帮忙。干部告诉他,这是赣州市开展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部下基层与农户结对子,干部和村民双向全覆盖。“三送”干部对他解释,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赣南的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现在家家盖起的小洋楼,就得益于中央的支持。黄家栋对此大加赞赏,“生活好啦,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的干部作风扎实,‘三送’工作开展得好哦。”

谈到当前的工作,黄家栋说,“习近平同志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提得好哇。‘三送’干部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家里男子在外务工,干部常来帮忙扛扛米,扛扛煤气,谁家里有人生病了,干部帮忙打电话联系医生,帮忙用摩托车送到医院。大事不嫌繁重,小事不嫌繁琐,我看我们的干部就真正做到了‘三严三实’。”谈到赣州未来的发展,黄家栋说:“我们赣南大有希望。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干部又善谋事,又肯干事,看这几年赣州的发展这么好这么快,将来肯定会更好更快。”

熊国文(2015-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