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田人喜欢做米粄,品种尤多,分馅粄和靓粄。前者是半月形,拳头形的(如拳头粄即乌龟粄等);后者是平粄,桃形和花色形的,印上“福”字或“寿”字,有些则由心灵手巧的姑娘媳妇掐成动植物样子,似茄子、青棘瓜、红辣椒、西红柿,或似茶花、月季花,或似蝴蝶、小鸟、小金鱼等,这些靓丽青菓粄,大多用于庙会赛粄和敬神祈福之需。馅粄可分绿、白、黄三色类别,是由瘦肉、葱花、香菇、鲜笋、炒蛋、油炸豆腐、芋头丁、菜心、菜球、绿豆芽等剁碎为馅包裹的(如芋包、滚滚粄等),除自食外,多为走亲串戚互相馈赠礼品。这里的人几乎月月皆有米粄的古老传统习俗。他们还按居地姓氏的不同,分月轮流做粄,如:正月十三、十四是邓姓和桑姓,二月二、二月十九是邓、蒋等姓,三月寒食节多个姓氏,四月稻菽节是地域性农户,六月十九日是蒋姓,七月初一是华姓,七月十四是巫姓,七月十五是江姓,八月是陈、蒋、赖等姓,九月霜降是余、陈、童、俞、黄等姓,十月朔是江、华、赖、陈、桑、邓等姓,十一月和十二月的良辰吉日是各姓氏分期做。每到做粄时节,相互走动,请客被喊去吃粄的人络绎不断。有喊吃粄的,有送粄到亲朋家的,有去朋友家吃粄的,整个村庄煞是热闹。所以它还有个名称叫“月月好客粄”。
下面着重讲一下做糖糕和黄花米粄、苦笋泥鳅汤。
糖糕,正名是年糕、元宵糕。主要原料取之于糯米粉加红糖。春节、元宵,姑田农家户户蒸糖糕。品种分白糖糕、红糖糕、薄糖糕、厚糖糕等。薄的厚度1-2公分,厚的厚度10-15公分。有圆形与长方型的,大小不限。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粉加适量冷开水,拌入在热锅中用食油溶化后的红糖,一同搓匀搓软放入专制白铁皮盘内,用手压平后,生火下锅隔水蒸半小时以上,起锅后在面上匀涂少许一层熟猪油,撒上香芝麻、炒花生米末、冬瓜糖和桔饼粒即可。元宵节迎接客家公王巡游各村时,还有赛糖糕的传统习俗。
黄花草,早春生长于田野,丛丛矮小,绿叶黄花,是万花万草中最早发叶扬花,四季长青的草本科植物。它味佳鲜美带柔韧性,且有清热解毒功能,农家喜用它掺入米粉做米粄吃,称黄花粄。做法是:拔来一定数量整丛全草,去根洗净,用沸水荡过后,放在石臼上用木槌樁碎掺入米粉相和,加水生火在锅里搅拌至熟,取出放在簸箕上用双手捏成一张张圆形粄皮,事些把备好美味的馅心包入粄皮捏合成半月形的黄花粄,整齐地排放在竹笪上,入锅热蒸一个小时左右即可进食。姑田民间做黄花粄,除正月外,尤以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天格外特别,它是以姓氏划分为做粄日的。每到了做粄日,人们相互奔告,请人,喊客络绎不断,整个村镇热闹非凡。
苦笋泥鳅汤。姑田境内山多、冷水田多。每年孟春仲春月,是山间苦笋盛产期,年产二、三百万斤。这时又是春暖泥鳅活动期。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定条件上山采苦笋,下田杈泥鳅,苦中作乐,把清凉解毒的苦笋和富有高蛋白的泥鳅,制作一碗佳肴药膳,饱尝口福,接待亲友。小龙混江汤的做法是:将苦笋剥壳去头,下锅煮熟,倒入冷水桶浸泡一夜,用时切成条片。把经过配有茶叶的清水使之已吐尽腹中脏物的活泥鳅,与苦笋条片一同下冷水锅,生火同煮,炆约半小时左右,佐以姜丝、荜茇(中药名山奈)、桔皮、盐巴、味精,起锅上席。苦笋味苦清热,泥鳅滑嫩肉鲜,汤质香气扑鼻,口感美味无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