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是建湖的传统工艺品。明末清初,有位叫李逸仙的手工业艺人,在县境湖垛镇南乡李家庄一带开创鞭炮业,被奉为建湖烟花的祖师。有史记载:“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为爆竹,号曰春雷。往岁小除后,声响不绝,彼此竞爆,以鸣豪者举。”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建湖人把目光盯向国际市场。为了吸引外国客商到建湖来,县里每年都举办一次国际烟花节,还专门成立了国际烟花公司,为世界各国设计烟花爆竹,承包外国的烟花晚会。
花炮是高税率产品,上世纪90年代花炮税收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2001年全县纳税前十强企业中,7家是花炮厂。“禁炮”等于割自己的“肉”。县委、县政府凝集共识,宁可牺牲每年几千万元的利税,也要为建湖打造“百年绿色产业”。一锤定音,决定于2010年底前,关停转产全县所有11家花炮厂。
“禁炮”并非单兵突破。本着“县域经济竞争最终是民生利益竞争”的理念,县里将原来花炮、化工、农药、纺织等6大支柱产业,逐步调整为两大优势支柱产业,即石油装备和节能灯具,两大新兴产业,即生物工程和航天航空装备,让全县经济结构变轻、变高、变绿。
11家花炮厂如何就地转产?数千职工又如何安置?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逐厂过堂,一厂一策。最终,存量资产和工人大多被全县1000多家石油装备和节能灯具企业并购、重组和安置消化,实现花炮产业转型“软着陆”。
失去一张“旧名片”,建湖工业至少赢得两张叫响全国的新名片:一是“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去年销售130亿元;二是“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去年销售60亿元。这两个产业,将能源开采和节约“一肩挑”,是可持续的绿色产业。近几年,全县单位GDP能耗一直处于全市最低水平,而更重要的是,80万人民天天享用好水好空气好环境。
建湖花炮文化已经传承下来——“建湖花炮制作工艺”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炮之乡”将以文化的形态传世。
建湖爆竹烟花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杨怀玉告诉记者,从做花炮、卖花炮,到如今的做策划、卖创意,在国内外从事焰火晚会的组织、焰火图案的设计和焰火音乐的编程,已到吉布堤、沙特阿拉伯等国“露了一手”。“企业中一半是大学生,文化人”。
2000年7月8日,在意大利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焰火大赛中,建湖烟花一举夺魁。去年,该县与巴西烟火工商有限公司合资办厂,年产花炮10万箱,产品全部销往南、北美市场。如今,建湖烟花蜚声海内外,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洲际销售无空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