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小阳春,已是入冬季节,姑田人这时的美食很重视冬补健体。雪薯炆牛肉、雪薯排骨汤就是其中之一。
前面说过,姑田的窦燕山盛产“四宝”之一野生雪薯,即中药淮山。野生雪薯比家种雪薯小,但药用价值更高。用它既是美味佳肴,又是冬令滋补品。它是姑田人祖传的美食。每年入冬后,农家人上山采挖回野生雪薯,美餐几顿,壮脾补肾。野雪薯炆牛肉的制作方法是把牛肉经沸水锅捞滤后,切成厚3厘米左右、长5厘米左右的长块状,再将野雪薯刮皮洗净,切成块状规格与牛肉块近同。先将牛肉投入陶砵加盖,用木炭或柴炭火光炆煮半个小时后,投入野雪薯块和适量的荜茇、桔皮、姜片、党参、枸杞等配料,用慢火再炆约一小时,起锅前筛入少许糯米酒,一道香喷喷的野雪薯炆牛肉就可食了。
素有大冬香糯、粳米(即谷壳有毛的大禾米)之乡的称号姑田,自古延续下香糍、靓粄(用粳米制作)、糖糕、芋包四样民间风味美吃。有首民谣曰:“香糯做糍香四方,大禾(粳米)靓粄待乡亲,糖糕似甜如蜜,芋包宴客情更佳”。这里着重讲讲姑田人做糍。姑田糍粑品种有三:一是小圆糍,状如鸡蛋般大小,以庆丰收,并用于赠送亲朋戚友,俗称丰收糍、同庚糍、戚友糍。二是汤圆糍,又名结缘糍,一般多用于宴席和平常自己吃。三是大圆糍,每个少则用稻米2.5公斤,直径50公分,厚度5公分,大则每个用糯米5公分以上,直径60公分以上,厚度6公分之则,大圆糍用作男女婚娶赠送七大姑八大姨和奶奶、妯娌的礼品,名曰:食糍饴。这是比较独特的饮食风俗。自古姑田一带,对于生男生女封建偏见较少,每当有人出生小孩被问到是男是女时,如对方第一句话高兴地回答是“卖糍吃的”,就寓意生是个“千金”,问者则会连声道贺“有糍吃啦,恭喜可贺!”,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时,双方谈亲,讲聘金多少并不放在重要位置,而是先讲吃多少个糍。若遇上大户旺族人家送大糍数量达四五十个,即使亲人较少的是小户人家也少不了送大糍一二十个。吃喜糍的人,从舅母,到兄弟妯娌到七大姑八大姨,面广人众,他们还常将大糍切成小块分喜给左邻右舍人家。所以姑田有首民谣:“婚嫁重糍不重金,糍大一个米十斤,鸳鸯洞房花烛夜,舅姑姨娌喜糍亲。”
姑田三种糍的制作方法各有千秋。大小圆糍是用糯米蒸成饭,经石臼椿粘而成的。汤圆糍是用糯米粉加工出来的。人们做糍送糍的寓意是希望亲人、乡亲和亲戚朋友之间人情味浓,像那糍粑般粘甜。尤其是用于婚嫁礼品的大糍制作更是讲究, 是用5公斤红糯米蒸成饭,经石臼和硬木槌,舂成粘糍, 扒起摊入竹编簸箕内,用双手小心抹成中间偏高,周边较低的龟背状。然后请来当地长者画糍题词,取红、黄两种食用色,首先在糍的中心涂上碗口般大的黄色圆圈,再用红色书写上“喜喜”字,后又在黄圈外涂画一道红圈,并在红圈外上下左右,书写上如“百年好合”、“琴瑟和鸣”、“永结同心”、“心心相印”等吉祥贺语,最后在糍周边再画上一道红色和一道黄色,煞是喜气大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