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仓埠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1951年黄冈析出新洲县,仓埠为第十区,辖仓埠、孔埠、周铺3个镇和八里、蔡庙、杨裴、独屋、洪山、陈集、堤围、吴河、河口、南极、三山、林江、茶店、周铺、八里、孔埠。1954年仓埠为新洲县直辖镇,1956年设仓埠指导组,辖八里、周铺、南极、杨裴、毕铺5个乡。1958年成立仓埠人民公社,仓埠镇属社辖镇,1984年建仓埠区,仓埠恢复县直辖镇。1986年,南极从周铺划归仓埠镇。1999年12月撤销方杨乡、周铺镇、仓埠镇,合并设立仓埠街道办事处。驻地:仓埠街。面积:(平方公里)137.66,总人口:87082,社区居委会:5个,建制村委会:61个。
仓埠,是一座古老的名镇,自古以来是商贾云集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周边有红安烈士陵园和林家大湾烈士陵园,报恩寺旧址、报祖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北洋时期的湖北军政府首领萧耀南、国民党上将徐源泉均为仓埠人.仓子埠武庙至今还留存着有国民党陆军第十军军长徐源泉题联:
知我者其唯春秋乎,威震华夏,气慑权奸,忠义迥无俦,大力克延刘汉柞;
生民来未若夫子也,天上日星,地下河岳,顺承欣有自,英灵应撼武湖潮.
自古以来是商贾云集之地,人杰地灵。正源中学饱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徐源泉公馆展示了丰富人文色彩;报恩寺旧址、报祖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318国道、武汉市外环、武英高速、阳福公路、汉施公路等重要公路网布其中,交通便利。
仓埠镇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镇西南武湖常年水面67.9平方公里。公元前109 年(汉武帝元封二年),仓埠始名“骑龙镇”(今仓埠有骑龙街);东汉江夏太守黄祖曾率兵驻湖操练,故名武湖,又名黄汉湖。公元882 年(唐僖宗中和二年),更名为“中和镇”。
仓子埠背靠武湖之滨,扼守倒水河入阳逻出江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的粮仓,屯集军粮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漕运埠头。清太平天国北伐丞相吉文亮曾进驻仓埠,并作大本营。
仓者,仓库也,埠者,码头也,公元1368 年(明洪武元年)朝庭利用武湖漕运,在此建贮粮所,改中和镇为“仓子埠”。武湖是通江湖,南通长江,枯水为湖,丰水为江,仓埠依岗滨湖,为交通要塞,1968 年以前,每年5至10月,风帆由湖入江,西上汉口、宜昌、重庆,东下黄石、九江、南京、上海。仓阳古道北接红安、麻城,延及河南,南通阳逻,仓埠一度成为水陆货物和客商运输的中转站。1965年,武湖围垦,通向长江的黄金水道堵塞,仓子埠虽有所失落,但仍是新洲县的三镇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