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善(1912—1942)又名常保胜,枣庄市峄城区古邵乡虎里埠村人。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屡立战功,多次在战斗中保卫了贺龙的安全,深受贺龙的赞扬。在红军长征中,常德善任红军第六师参谋长,担负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前进的任务。
1939年1月初,常德善跟随贺龙从延安出发,冒严寒顶风雪,日夜兼程,跋涉几千里,于1月底到达冀中,到4月1日,就连续粉碎了敌人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围攻。常德善留冀中任冀中军区八分区司令员。
1940年8月,常德善指挥八分区部队,在冀中军区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阻击战。
1942年春季,日军集中5万多兵力对翼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五一“大扫荡,常德善带领二十三团二营,在日军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指挥部队避实就虚,牵制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1942年6月8日指晓,当部队转移到肃宁县雪村刚刚进入宿营时,即陷入三四千日军的合围中,几次突围未成,常德善腿部、身上多处负伤,最后常德善太阳穴部中弹,壮烈牺牲。常德善遗体先葬在肃宁县雪村,建国后移葬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贺龙元帅亲自为他写了碑文,赞誉”常德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功勋卓着,业绩永存。“
张锦湖(1865—1944)名仁奎,字锦湖,国民党陆军上将,加杰威将军衔,枣庄市山亭区山亭镇沈庄村人。1892年春到海门,侧身军旅。1911年春,亲赴澳门,晋谒孙中山,请教江淮流域国民革命之大计方针,并携中山先生手谕北归,联络仁人志士,策动新军。民国2、3年间,张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六混成旅旅长,晋授陆军中将,镇扬州。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蒋介石聘张为军事顾问,1927年,以年老乞休。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锦湖不忘为民族解放大业尽心献力。1944年12月24日逝世于沪,享年80岁。张锦湖逝世后,国民党于1945年4月29日在重庆设位沉痛悼念,追悼会上,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宋子文、孙科等分别敬题了”海岱硕望“、”耆年硕德“、”德音孔昭“等称赞张先生的挽联或挽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