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城乡建设局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为“六个新都”建设做贡献
2013年,区城乡建设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主城区建设、小城市建设、特色镇建设和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实施“北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北改”出形象、展风采。
新春伊始,区城乡建设局围绕全域开放,确保开放新都有新成效;围绕软硬实力,确保实力新都又好又快发展;围绕人文管理,确保管理新都上新台阶;围绕服务于民,确保服务新都出高效能;围绕民生福祉,确保幸福新都利民惠民;特别是按照国际化、现代化要求,加快新型卫星城建设,为建设“六个新都”新突破做贡献。
加快11条出入城通道整治 新型城镇化助力卫星城建设
去年九月“四川最美街景”的网络评选活动中,马超东路以绝对优势位居四川最美街景榜首,随后,电子路改造工程也已全面展开起来。
记者从区城乡建设局了解到,今年,该局将继续做好城区11条出入城通道整治,在已完成马超路、桂湖路整治的基础上,力争今年5月完成电子路整治工作以及其余道路整治动工建设;推进宝光大道、公园路、入园路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宝光大道征租地拆迁工作。“我们要按照现代化、国际化要求,把相关道路整治好。”区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实施主城区建设只是今年区城乡建设局围绕软硬实力,确保实力新都又好又快发展重要举措的其中一点。
为了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今年,区城乡建设局将加快新繁小城市建设,做好纳入全省“百镇试点”的相关工作;继续加快斑竹园、木兰特色镇建设;编制完成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抓好区级相关部门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编制协调工作;力争2014年石板滩纳入全市小城市,军屯与清流等纳入特色镇建设,完成新繁、石板滩、木兰、军屯全国重点镇申报工作。
“我们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更要考虑‘人的城镇化’,努力把相关配套做得更好。因为城镇化搞好了,也有助于卫星城建设。”区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快“通”、“改”、“建”、“管” 全力推进“北改”工程建设
身处成都的北大门,新都这个“门户”显得十分有特色:坐拥路网发达的交通优势,有着发达的物流业、商贸业,俨然把握着成都的一条经济命脉。
记者了解到,今年,区城乡建设局计划实施总投资957亿元的138个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商贸大道、王贾大道、金新路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北部商贸城基础道路建设,三河大道西段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商贸大道、王贾大道完成拆迁工作并启动建设;积极推进“十纵九横四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南丰片区企业自改、文化街片区、粮食仓库片区、核工业厂、水韵新城等旧城改造项目;力争完成华通实业改造和北星大道整治工程;文化街片区改造等8个项目进行主体施工;粮食仓库片区改造等8个项目进行基础施工;计划投资28亿元,实施35个公建配套项目;力争东风渠和天皇堰2个引水工程完工,三河生态活力公园和南丰农贸市场竣工投运。
除此之外,区城乡建设局还将实施北星都会、成都国际物联港等58个重大产业项目;建立城市设计与控规同步编制、同步调整、同步审批的“三同步”管理机制;继续坚持“大城市、细管理”的理念,全面落实“把环境做美”的部署,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