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南行20公里至南泉。
南泉又称南温泉,其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荟萃,温泉流淌古今,享誉巴渝,名闻中外,系重庆市主城区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南泉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兴建温泉古寺见史。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巴县人周大成对自然涌出的温泉水“建亭覆之,中间石墙,以别男女。”以“温汤沐浴”开始了对温泉水的利用。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记者、编辑出身的巴县鹿角人周文钦先生倡导成立了“渝南温泉修禊会”,揭开了对南泉大规模开发的序幕。“修禊会”于1913至1934年间3次集资,并征得熊克武、刘甫澄等人资助,在纵贯南泉的花溪河上,3次修建因洪水肆虐建而毁、毁而建的拦河堤坎,使花溪水位提高,既方便了游人荡舟揽胜,又免去了人们进入中心景区—大泉的跋涉劳顿。同时修建了浴室、泳池、旅舍,供人们洗浴、休闲。1921年,熊克武率先在南泉建公馆,名“觉园”。此后,“新风别墅”、“琴鹤山庄”、“蕴庐”等公馆、别墅先后落成。
1935年,川黔公路延伸至堤坎,重庆城里的人们便可横绝长江再驱车而至南泉。
抗日战争爆发,重庆成为国民政府陪都,南泉地区党政机关林立,达官显贵云集,中外名流纷至沓来,常住人口骤增至1.2万余人。电厂落成发电,公路延至大泉,景点相继开辟,浴室扩建装修,餐馆、旅社毗邻而立,酒楼、茶肆日夜飘香,花溪河上游船如织,轻歌曼舞通宵达旦……一派“直把花溪作秦淮”的升平景象。当时麇集南泉的党政机关有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中央电台、中央银行、蒋介石侍从室等数十个;文化单位有中央政治大学、南林学院、四川省高等专科学校等十余所;林森、蒋介石、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的公馆、别墅遍及南泉;阿沛·阿旺晋美、张恨水等常住南泉,黄炎培、郭沫若等在南泉留下了游踪,中缅印战地司令官史迪威将军的一对儿女也曾到南泉游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为南泉修订、书题“南泉温泳”、“虎啸悬流”等12景名,并由能工巧匠镌刻于海泉路岩壁之上。著名学者穆济波挥毫为南泉新旧21景题写了赞美诗篇。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其军政机关随之东迁,公馆、别墅人去楼空,商贸、旅游业亦日渐萧条。
1949年南泉解放,1952年市政府定南泉为“南温泉公园”,1953年市建设局遵照刘伯承、贺龙等领导的指示,制定了逐年开发建设南泉的计划,陆续斥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开辟、修葺新、旧景点。至界石、鹿角的公路先后建成,使南泉联系外界的公路增至四条;大规模疏浚后的花溪河上,新、改建的造型各异的七座桥梁跨溪而卧;溪畔新堤及堤上透花石栏蜿蜒曲折,沿堤新植香樟林阴夹道;仙女洞前的建筑物修饰一新,扩建后的泳池碧波荡漾;新辟铧园回廊亭阁,曲径通幽;新建花园梅、桃吐艳,四季飘香;枇杷林、橘子林、慈竹林终岁长绿,郁郁葱葱;烈士陵园掩隐在参天蔽日的松柏丛中……南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1958年,“大跃进”席卷神州,大办钢铁、毁林造地接踵而至,南泉茂林惨遭涂炭。
1966年开始的“文革”狂热中,南泉再遭浩劫:仙女洞被毁,花圃被废,亭阁被拆,林森“十二景点”题刻被凿,公馆、别墅弃置毁坏严重……南泉陷入了萧瑟的寒冬。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泉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按照市委、市府“统一规划,多方投资,各方开发,共同保护”的方针,来自多渠道的资金涌向南泉,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建设南泉风景区的热潮,南泉面貌日新月异:孔祥熙公馆整修一新对外开放,六千余平米的小游园在八六年洪灾遗址上建成,按原貌修葺一新的“中正堂”、“蒋公馆”、“陈公馆”、“三八园”等陪都遗址敞门迎宾,登建文峰的索道由小游园跨花溪河凌空而上,长逾三千米的旱地滑道自建文峰蜿蜒而下;出世临风的建文遗迹、妙趣横生的奇石馆、高踞于九曲公路之巅的旅游山庄、风格别致的阳光度假村、花木掩映的桃都山庄……新辟的旅游景点、新建的旅游配套设施遍及南泉。目前,更加美好的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已展现在人们面前。南泉,这颗璀灿的渝南明珠必将闪现倍加夺目的光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