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278.5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488平方公里,辖17个镇,290个村(居)委会,3291个自然村,境内有9个国有农、林场。
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7万多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23663人;农业人口447132人。全市99.7%的人口为汉族。
文昌市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10年,即汉武帝元封年,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古称紫贝县,尔后三易其名。在公元627年,才改为文昌县,意为[偃武修文]。公元一九九五年,撤县设市,改为文昌市。文城镇是文昌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文昌市华侨众多,风情淳朴。120多万海外侨胞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华侨之乡”。
文昌市文化发达,人才济济,崇尚教育。“一里三进士”是历史的写照。被称为“文化之乡”。
文昌市人杰地灵,名流辈出。涌现出我军大将张云逸以及国民党将领陈策等205位将军,被称为“将军之乡”;出现了对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史影响长达半个世纪的宋氏家族,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被誉为“名人之乡”。
文昌市椰林如海,山清水秀。“海南椰子冠全国,文昌椰子半海南”是真实的概括。文昌椰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海南省的45%左右,被称为“椰子之乡”。
文昌市人民群众爱好排球,排球运动普及全市,逢年过节各乡镇、各乡村都要举办排球赛,排球运用已成为文昌的一种文化。文昌中学男子排球队曾获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三连冠,被称为“排球之乡”。
2007年9月,国家批准建设中国文昌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中心,一个未来的“航天之乡”即将产生,标志着文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航天效应的带动下,大项目纷纷进入,东环铁路的建设和“两桥一路”项目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文昌到海口、三亚的交通用时,带动东海岸将近15万亩的土地开发利用,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极大地推动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产业发展,使文昌更好地融入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文昌海岸资源丰富,在278.5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岛屿43个,大小自然港湾36个,这些资源开发价值和效益潜力巨大,在全球国际知名规划公司参与规划设计下,文昌东海岸将变成海南最美的海岸线。
以省会海口为依托,以航天城项目为龙头,以环东海岸“两桥一路”为轴线,以木兰滨海新城、铜鼓岭旅游城、八门湾休闲水城、文城商贸城、冯家湾度假休闲城以及文明生态片区、永青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为支撑,形成文昌“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布局,一个具有中等规模的文化、航天、椰林特色鲜明的滨海旅游城市将展现在美丽的东海岸。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文昌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1.77亿元,同比增长12.6%。财政收入在宏观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政策性税收调整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7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33.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2.85亿元,同比增长51.1%。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2012元,同比增长16.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276元,同比增长15.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