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埋”的为什么只有“一股金簪”

家乡区县: 淄博市博山区

    《红楼梦》第五回与薛宝钗“判词”“金簪雪里埋”相对应的“画”为“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薛宝钗之“钗”为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例如金钗,银钗,玉钗,宝钗等等。
薛宝钗“画”里“雪下一股金簪”。“钗”不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吗?怎么“雪下”只有“一股金簪”?
    辛稼轩《祝英台近》词头一句就是:“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原来古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宝钗分”就是分离的意思。古代的有情人被迫分离之时,无可奈何之际,当事女性就将头上的首饰“钗”取下来分成两股,男女双方各执一股,希望能最终“两簪合一”“破镜重圆”。
    “钗”最初也没有什么延伸义,后来文人们多情,以“分钗”隐喻“分离”、“离别”或“单栖”,再后来随着文学艺术的衍变发展,文人们也不断进化进步,吟诗作赋时更加含蓄,不再赤裸裸地“分钗”,而以“宝钗”代替,渐渐“宝钗”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诗词曲中便以特定涵义固定下来。段成式《剑侠传·虬髯叟》就有一句“宝钗分股合无缘”。曹雪芹给薛女起名宝钗也应是刻意为之,他惟恐读者不知道,特意在宝玉生日宴会上写出一句“宝钗何日不生尘”,借香菱之口点出宝钗的名字出自唐诗。这首诗便是李商隐的《残花》七绝诗:“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李诗暗寓自己的“单栖”之苦,他以“残花”喻人,残花无计留春而掩关独梦,女子无心妆饰则宝钗无日不为尘埃所掩。
    薛宝钗“判词”“金簪雪里埋”,并非埋着由两股簪子合成的完整宝钗,而是宝钗的一半——“一股金 簪”,故云“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由是观之,“薛宝钗”这个名字并不吉利,表面上看着富贵,似是和贾宝玉的富贵名字配对,实际上这个名字一片悲凉——“薛宝钗”的一半,即“一股金簪”埋在雪里,暗伏薛宝钗最终孤独无助地死在风雪之中。——这倒也和薛宝钗这个人物的个性颇为匹配,“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连她服用的药丸都叫“冷香丸”,甚至她的住处也如“雪洞一般”。薛宝钗的名字就是“分离”、“单栖”,难怪她最终不能和宝玉在一起。那么,“宝钗”的另一半,即另“一股金簪”到哪里去了呢?
    《红楼曲子·终身误》云:“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分析这支曲子,贾宝玉婚后怀念林黛玉是不容置疑的,贾宝玉对薛宝钗因无“恋爱之情”而“空对着”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并没有到“悬崖撒手”地步。贾宝玉对薛宝钗还有“泛爱之情”,他们夫妻之间“齐眉举案”,相互尊重,生活得还是比较和谐的。只不过贾宝玉还是觉得有点“美中不足”,“到底意难平”。贾宝玉“悬崖撒手”另有因缘,这便是脂评所说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即贾环“夺嫡”,逼得贾宝玉与薛宝钗不得不分离。无可奈何之际,冰雪冷冻之天,薛宝钗将宝钗分为两股,一股交给贾宝玉,她自己留下一股。贾宝玉带着一股金簪出走之后,薛宝钗在贾府无立足之地,被迫回娘家居住,贫病交攻,“雪下一股金簪”,“金簪雪里埋”,孤单无助地死于风雪之中。
    红楼“以花喻人”,早已被人说滥了。薛宝钗所代表的牡丹,不外乎说明富贵、花中之王这些大众皆知的寓意。其实牡丹虽属富贵,外表艳丽,但自有它的妙处。牡丹的根皮,也就是丹皮,是一味常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称其“安五脏”。著名中药八味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里,也都有丹皮。牡丹花娇艳富贵,牡丹根皮却清热凉血,尤其擅长清火,无论实火虚火、心火肝火肾火,一概清之无误。同为牡丹一身之物,根与花的性情却迥然不同,岂不怪哉?牡丹的这种矛盾性,想必曹雪芹也是极为喜欢的。
    贾家的落败,在薛宝钗看来并不算什么。“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她耐得住贫穷,但奈不住疾病,薛宝钗到底还是“金簪雪里埋”了。贾宝玉带着一股金簪出家为僧,也就是复回天界赤瑕宫做他的神瑛侍者去了。这神瑛侍者当日下世,就是因为“凡心偶炽”,“下凡造历幻缘”的。而绛珠仙子(林黛玉)则是下世酬报神瑛侍者(贾宝玉)灌溉之德,将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薛宝钗便是“多少风流冤家” 中的重要代表,她是“陪”神瑛侍者(贾宝玉)和绛珠仙子(林黛玉)“下凡造历幻缘”的。薛宝钗“金簪雪里埋”之日,当然也是她重返天界太虚幻境之时。薛宝钗既然是“陪”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下凡造历幻缘”的,那么她和贾宝玉分离之时各执金簪一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谁解其中味?”不说红楼寓意、分层阅读,单从薛宝钗这个人物的命名看,曹雪芹的文化底蕴,就足以让今人汗颜,难怪那么多人读《红楼梦》“读不下去”!

不要闹(2015-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