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生活的小村庄(四)

家乡区县: 淄博市博山区

    以上便是脱离上焦村生活群体的三类人,这三类人的离去大概带走了上焦村五分之一的人口,因此上焦村的常住人口为400左右,这类离去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基本代表了整个上焦村的受教育程度,他们的离去使得上焦村的整体文化素养呈严重下降趋势。与我父亲母亲一辈的人年龄大概在50至60岁之间,他们的最高学历是高中(且毕业人员很少),最低学历是小学,而且我父母这辈人在他们的适学年龄期间经历过新中国一系列的改革运动,因此学到的知识多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比如我爸说他们当时上学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上课学的也多是当时盛行的满含政治色彩的文章,真正学到的技术和本领少之又少。

    今年正月初十我父亲当年的高中同学们举办了他们毕业近四十年后的第一个同学聚会,父亲说当时他们班一共有61个人,参加此次聚会的人有33个,有些是联系不到了,有些是因为远在外地,回来一次很麻烦所以只是托人捎来了问候,有些则是已经逝去了,他们中出过一个大学教授,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其他的多是像我父亲般平凡的劳动大众,而且也多已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到其他地方打拼。父亲的同班同学在我们村有4个人,参加此次聚会的只有两个,这两人还是从张店区赶来,也早已不在上焦村居住了。从我父亲同班同学身上也印证了如今脱离农村的发展趋势,我们村也只是这洪流中小小的组成部分罢了。而这类人离去后另一个重要影响便是使得上焦村的人口平均年龄跃升至40岁左右,正日渐呈现老龄化趋势。因此如今的上焦村还是我5岁时的上焦村,光阴在这个小山村留下的痕迹仿佛只是映刻在了人们的脸上,其他的影响也仅是雨滴入大海,看不见多少波澜变动。

不要闹(2015-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