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生活的小村庄(七)

家乡区县: 淄博市博山区

    临近年关的时候母亲说要做点豆腐,等到过年的时候做菜肴用,母亲便将早已晒干的豆子拿出来,让我跟她去转磨上碾一碾,我��许久不曾做这项活便也就欣然跟去。那几天下过一场小雪,田地里的雪还满铺着没有要化的迹象,母亲就在念叨“不知道这碾道上有没有扫过,如果没扫可有的踩了,”本就不远的路在这样几句念叨之间眨眼变到了,令人可喜的是碾道上还是有人打扫过并铺上了土,母亲很高兴并表扬了好几句做如此好事的人,母亲在扫碾的时候我就问母亲这个碾是什么时候建的,母亲想了下说也得有一百多年了,她说我一个老奶奶嫁过来的时候就有了,说着她还指着墙上一块已经残损的突出石块说,“你看到没这块石头就是当年用来栓牛栓驴的,后来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人砸了,”我看着便问“那这碾怎么留到现在的?”母亲说“磨石没砸烂,后来这周围的人就在修路的时候又修了下磨盘,这里经常有人来用,碾点豆子玉米什么的,人吃也能喂牲口。”我点点头,便帮着母亲走起碾来。碾很好用,走起来也不重,不一会就全部走完了,一共二十斤豆子,我问母亲“这些能做多少豆腐”,母亲说“三四次没问题”,我想着这只能是经验之谈。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确实经营过豆腐坊,也因此买了电磨,因为做豆腐的工序有些复杂,所以即便村里人都爱吃豆腐却也不是谁家都自己做,也因此当时我家的生意还不错,那时候我们卖豆腐不收钱,人们都是拿着豆子去换,这样也能保证持续经营,当时家里做豆腐也主要是为了养家里的两头猪,猪吃的很多如果光喂粮食太浪费,而生产豆腐时会有大量的豆腐渣,豆腐渣人不吃,于是就将豆腐渣拌上少量玉米喂猪,等到猪养肥了再卖给屠户换钱,这笔钱有很多用处,我家首先考虑的还是姐姐当时的学费,而卖豆腐养猪换钱这一生产系统是当时的普遍方式,猪的粪便还是很好的肥料,攒多了父亲便挑到地里给树施肥,以期作物能生长茂盛。现在养猪户已多是购买专门的猪饲料,鲜少喂豆腐渣了。

    后来我家不再做卖豆腐的生意,电磨却一直沿用至今,电磨也是我家使用时间较长的工具之一。其实石磨也是当时生产豆腐的工具之一,我们家最开始也是用石磨磨豆糊,但是这样一天只能出一次豆腐,且石磨耗时耗力,后来我家为了提高产量,便买了电磨,当时村里其他几家卖豆腐的都没有买,也因此我家的生意会更好一点,猪长得更快一点。现在村里已经没人卖豆腐了,而豆腐作为过年的时候家庭必备食材,至今仍受村里人追捧,有些用量小的选择自行去城里购买,用量大的便选择自己做,而多数人又不想再用石磨,便打听着都来我家用电磨,从腊月二十六开始便陆陆续续有人来我家用磨,直到腊月二十九还有人来,我家权当给村里人提供方便本没有收电费的打算,但大部分人还是非要给,就这样一元两元,那几天竟也有每天几十元收入,可见豆腐作为传统美食不管什么时候还是依然活跃。

不要闹(2015-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