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宝藏?从查阅相关资料中获悉:宝藏,即储藏的珍宝财富。例如:珠宝、玉器、金器、银器、元宝等……。
150多年前,翼王石达开率部西征曾经驻扎里耶,也在此地安葬了病故的母亲,并在下葬前当众揭棺证明亡母身旁没有一件金银珠宝玉器陪葬。然而,后来有人说,石达开以母亲下葬为掩护,当众装穷叫苦,却暗地派人把太平军的军饷——一批宝藏埋到人迹罕至的八面山燕子洞了。于是乎,150多年来,民间不断有人拿着各式各样的“藏宝图”,出资雇民工,在八面山上安营扎寨,天天进出燕子洞挖宝,梦想成为大富翁。结果呢?劳命丧财,刨来刨去仍然是一堆黑乎乎的石头,谁也没有真正见到一星半点的“宝藏”踪影……
2009年4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栏目编导组一行人来到里耶,与当地知情人士座谈了解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1861——1862年)在里耶的活动情况,并组织部分部门人员带着道具登上八面山燕子洞演示还原当年太平军藏宝的过程。根据剧情需要,编导组后来又去了四川的大渡河、安顺场两地采风,收集到石达开的大量相关资料作补充,而完成了《寻找迷失的宝藏》新闻专题片的制作和播出,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留下了一串串的谜:翼王宝藏究竟藏在哪里?在湖南境内,还是在四川某地?……
2011年7月,为寻真相,探迷底,湖南电视台长沙政法频道栏目编导组一行人再次来到里耶,深入民间采访,获得了两条重要的线索。一是在原里耶民族中学外围墙处找到了当年石达开葬母的坟地遗址。二是在老里耶前街清水坪下街发现了一块半截关于“粤寇石达开”攻占清水坪的记事碑刻及当年太平军留下的火烧街、火烧墙遗迹。编导组一行人冒着酷暑,走村串寨,采访拍摄了相关的人和事,并登上海拔千余米的八面山燕子洞拍摄模拟当年太平军埋宝和今人盲目挖宝寻宝的场景。经过对所拍摄镜头资料的剪裁组合,也同样完成了新闻专题片《翼王宝藏之谜》的制作和播出,在湖南观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样给当今人们留下了一串串疑惑:一是石达开太平军的“宝藏”从何而来?二是石达开为何非要把宝藏埋在八面山燕子洞?有何真实目的?后来这批“宝藏”又转移到何处去了?……
2009年4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栏目组编导们曾经两次登临家门与笔者采访和收集石达开在里耶活动的相关资料。2011年7月,湖南电视台长沙政法频道栏目组编导再次到里耶采访,邀请笔者当向导,足踏里耶酉水两岸,寻找知情人和有说服力的实物证据。由此,翼王石达开的“宝藏”之谜,也就顺理成章成为笔者数年来继续研究的课题。
当石达开率太平军(义军)数万人从广西进入湘西境内,一路拼杀,与清军和衙门及土豪富人成为死敌(被骂为粤寇、杀人不眨眼的长毛等),太平军借道杀人、放火、抢夺财宝也就成为家常便饭。其实,石达开太平军内部也有明确分工,一有(侦察)先遣队,二有(攻城)火炮队,三有(冲锋)敢死队,四有(给养)骡马队等。太平军的给养全靠沿途纳贡,石达开奉行“先礼后兵”原则,凭着一枚“翼王贡章”,派人先行到衙门或清军兵营及当地土豪富人家中逐一下达通知,限时纳贡一定数量的粮草或银两钱财。凡不纳贡者,凡对抗者,一旦攻占城池以后,公私财产一律没收。所以说,石达开到达里耶时,确实有一批军饷财宝,这是数万太平军将士用性命和鲜血换来的。
石达开为何要在里耶八面山燕子洞藏宝?而后又为何派人取走宝藏呢?
石达开因看中里耶面临酉水(上通巴蜀,下达洞庭),后有巍峨逶迤八十里的八面山(山后便是昔日四川的酉阳、秀山两县),在此地布兵用兵可进可退,而且里耶市场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是建立根据地和大部队进行休整的好地方。于是,石达开极有可能派人将这批“宝藏”藏进了八面山的燕子洞。1862年上半年里,石达开离开里耶后转战龙山、来凤(湖南)两县,然后进入四川酉阳县时,派人从酉酬登上八面山燕子洞取走了这批“宝藏”,为在四川建立根据地而继续西征搏杀……
综上所述,石达开率部西征实为历史上的一大创举,但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笔者分析认为:一是农民起义,没有远大的革命目标。二是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缺少军需物质给养补充。三是纪律不严,沿途随意杀人放火抢夺公私财物,造成了极大的民愤。但是,石达开曾在里耶葬母,已成为历史事实,有利于日后成为里耶古镇的旅游景点,吸引游人参观。
[稿源:里耶镇]
[作者:彭秀军]
[编辑:梁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