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时总要用哇哇的啼哭向人世报到,这声音是清亮的、绵长的、痛苦的、欢乐的,古人于是得出了“人都是哭着来到世界的”结论,湘西土家人在代复一代传达出痛苦的生命流程和不息的精神追求,托举这山里人生的精魂,于此派生出独特的习俗——整祝米酒。
整祝米酒的时间或定于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以艾蒿等草药煎水对其沐浴,或定于满月之际,或请“梯玛”(即巫师)另择良辰吉日。
整酒那天,男方亲戚可自由前去祝贺,然而女方家亲友则必须由女婿带着礼品,生男带公鸡,生女带母鸡恭恭敬敬去给外祖母“报喜”。而后,女方娘家亲友由外祖母领队,浩浩荡荡前往女婿家祝贺,其贺礼为婴儿和产妇所需的应用品,如摇窝、被盖、毯子、衣物、绣花帽子、香水、扑粉、腊猪脚、鸡蛋、面条、甜酒等,一般都得挑一担重五十斤的谷米,上面放着打有红印的鸡蛋。进门时,男方每接一个担子就要燃放一封鞭炮,并由女婿给外祖母叩头。
外祖母见外孙,要亲手给外孙穿戴一新,还要送红包,说吉利话。入席时,外祖母坐首席,女方其他亲属依次入坐。晚上,常举行娱乐等庆祝活动,即婴儿的外祖母和奶奶编成祝福婴儿的词句对唱,有时还边舞边唱,惹得看热闹的人满堂喝彩。
次日,女方亲戚回去,女婿要按收礼挑子的数目回赠衣物、手帕等(俗称“打发”),还要给订婚时的媒人送谢媒礼。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祝米酒的庆典结束,出生婴儿才算正式走上人生之旅。
[稿源:龙山县一中]
[作者:贾湘平]
[编辑:梁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