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名人”马俊河(二)

家乡区县: 武威市民勤县

二、“让治沙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马俊河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很遥远。

     “拯救民勤”行动一开始就“碰上了南墙”。头两年“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每年只募集到3000多元,为了多买些梭梭苗,水电、交通、人工等费用,协会几个发起者主动掏了腰包。2009年情况更不好,开春梭梭要下种了,但协会连3000元都没募集到,报名的志愿者也寥寥无几。

     眼看就要错过种梭梭的节令,心忧如焚的马俊河一次次跑进沙漠,对着漫天黄沙大哭。

     痛定思痛后,马俊河找出了症结:做志愿活动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有专业的运作。2009年秋,马俊河从兰州的公司辞职,回到了老家国栋村。在自家的土房里,他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办起“拯救民勤网”、开办个人博客“天下民勤网”,真实记录民勤环境变化和荒漠化治理进程,并在多家大型平面媒体及门户网站上发表民勤生态现实图片。

     2010年,协会招募来900多名志愿者,当年种植梭梭800多亩,国栋村所有的沙漠全部披上了绿装,创造了民勤治沙的“国栋模式”。

     马俊河种梭梭的故事引起多家媒体关注。2011年开始,杭州日报社连续三年推出“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大型社会公益行动,号召杭州市民每人捐款10元,在民勤沙漠上种一棵梭梭。从此,民勤这个中国治沙的最前沿,有了来自天堂杭州的牵挂。

     随后,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多个公益组织参与到“拯救民勤”行动中来。2013年,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民勤种下600亩梭梭。目前,“拯救民勤志愿者行动”已经种植梭梭3000多亩。

wang.fei(2015-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