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特有的文化、特有的标志、特有的生机和魅力。我们居住的这座小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天没有北国的严寒,夏天没有南方的炎热,春来百花绽放,秋染层林尽秀,十分宜于居住。如能加力打造好晋城商业文化的地标,挽回已经失去的乡愁记忆,利民当今、功在千秋。
四月底,回了一次我的出生地——平遥县。白天沿着古城“走马观花”,并走进了“又见平遥”的史剧中;夜晚循着古街“下马赏花”,在一盏盞宫灯映照下,看到木梳匠在一条一条锯着木梳、鞋匠在穿针引线做着布鞋、卖碗托的在一刀一刀切着碗丝、更夫着清代服饰缓缓移步并敲击着铜锣......油然而生梦回唐朝的感觉。
由平遥而及晋城。笔者觉得,打造晋城商业文化地标,可以借鉴平遥的做法。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走进平遥城,就像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保留完好的历史风貌,青砖灰瓦,亭台楼阁,甚至是百姓人家,也都原貌原样地保持着远古风范。从平遥城墙,街市格局,商贾铺号,到民居院落,佛寺庙宇,无不向你展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平遥人的智慧与才能。可以说,这里小到一个门环、扶手的雕花,大到城门、角楼的布局,都有故事与内涵。
我们可以借鉴的是:
1、平遥古城的恢复重建,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才于1997年被联合国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说为了这座古城,平遥人可算是用心良苦:住在平遥城里的百姓,不能动其一砖一瓦,即便你很有钱,你也不得翻盖房子,你要住新房子,就得搬到城外去住。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古城除了城墙可以观瞻,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的商业文化中心,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清朝时期,古城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我们老县城中的城内城。
那些次第展开的店铺、挤窄了的门道、挤瘦了的人群,都在无声地叙说着这里过去和现在的繁华。在西大街和南大街,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的众多店铺商家,从事着传统手工业、传统饮食、古玩、小百货杂货等,展示着古旧票号、商号遗址和遗存。
3、我们可以选择两个方案,一是围绕水陆院、怀覃会馆、清真寺等,打造商业地标。先以选择业态为基础,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民建公助、自主经营、建古像古、永久保存的办法,进行有序开发建设;二是就现在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打造商业地标。这四条街,虽然没有了古时的代表性业态,但是不少的古建民居俨然存在,形成前店后宅的商业地标,也比较容易,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也是可以体现出历史底蕴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