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教育制高点——晋城一中新课改实践探索

家乡区县: 晋城市 城区

资料显示,晋城一中自2008年进行课改试验以来,连续5年高考一本人数每年以百位数递增,2014年,高考成绩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为93.2% ,其中一本达线率为 63.7% ,清华和北大共录取10人,毕业生合格率为100%。这些优异的成绩得益于那一年新组建的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强化师德教育,科学考核奖惩,问计于师生,集思广益,提出并实施了学生公寓三化、管理五JING、严防四乱、争创四名、目标全优的“35441”系列教育创全优工程”方案,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这一顶层设计,提出教育工作要抢占教育制高点,早出人才,出顶尖人才,人才强国,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方式,重新规划教育发展工作。对此,晋城一中对《纲要》进行反复学习领会,回顾近两年来落实创全优工程中的不足,进一步思考亟待改变、提高、充实和完善的地方,结合《纲要》提出的“高教育质量”、“高素质师资”两个基本点,及时提出了以“严、细、实、新”提高管理水平,以“勤、博、特、精”提高教师素质修养的新策略,在新的课改实践中以“八字”要求改进和推动新一轮工作。将“35441”中的“三化”改为“三防”,即防患未然、防腐畅学、防微杜渐。“四乱”改为“四化”,即职责落实“程序化”、领导职位“动态化”、岗位流动“市场化”、目标管理“数字化”。对“管理五JING”,在含义上也有新的要求,净:强调思想净化,清正廉洁;静:强调心宁气静,志存高远;敬:强调敬畏事业,责任意识;竞:强调创先争优,昂扬锐气;境:境界高远,是非明辨。

2012年,成为晋城一中连续第四年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丰收之年,学校四年前制订的“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谋跨越,四年铸辉煌”的目标顺利实现,更为可喜的是学校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定名为“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这“双牌校”的荣誉,标志着一中与省城名校并列比肩了。

在一片赞扬声中,学校领导并未陶醉在其间,而是沉浸在更深远的思考中,大家一致认为:在学校工作整体推进中,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理念,课改达到目标是有期限的,而作为教书育人,创新发展的进程,却是无穷尽的,创先争优永远在路上。在成绩面前,课改不能“走神”,创新不能“松劲”,坚持以新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思考新招,向卓越迈进。学校出台了“三贴”制度,即艺体组教师贴近年级组、贴近教研组、贴近科室,通过音体美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健体指导和艺术陶冶来激活教师的思维方式,强化教师健体行为,调动教师的艺术细胞,丰富教师的生活和知识的多元积累,向专家型和杂家型发展,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客观要求,让教师获得更大的教育教学自由,寓乐于教、寓乐于学、寓乐于研、寓乐于导、寓乐于创、寓乐于管,在健康、快乐、幸福的情境中享受人生,让不同学科教师有一个互学互补并能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和素质的平台,让各学科教研组的周活动信息有一个及时传递和反馈的机制。

为了缩短学校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周期,学校开始实施了“五三四保”循环教育目标,即让全校师生员工明确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坚定不移的“三坚”精神,确保教育管理目标“日清、周清、月清”和教学目标“节清、日清、周清”;用“三清”常规做法确保全优生人数超标,特优生各学科分数达线,全体学生分层优化达标;用“三高”指标确保教师带学生、学生带家长、家长带社会的良性互补;用“三带”循环教育目标确保全体师生的效能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

与此同时,学校始终把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放在首位,尽力为他们创造更加便利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首先将教学主楼闲置未启用的房间,加以装修,建立班级办公组,为教师课间休息和对学生及时谈话提供方便,同时也便利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同班代课教师的交流;其次,整合学科教研组,开辟教研组的舒适环境,充实教研组的办公用具,将部分图书及相关科目的参考书籍,按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分门别类放置在教研组书橱中,方便教师随时查阅资料,以充实教学之需;第三,在艺体馆开设健身房和书画休闲室,供教师强身健体、怡神陶情之用;第四,开设教师公寓及课余活动室,为离家较远、夫妇双方工作、家务料理难等工作上有困难的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温暖了教师的心,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

胡胡(2015-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