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涵——才华横溢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海州区

彦涵(1916.07.23~2011.09.26),江苏连云港人,艺术教育家,版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彦涵版画集》《彦涵画辑》《彦池插图木刻选集》等。

人物简介

彦涵(1916.07.23~2011.09.26),男,原名刘宝森,著名艺术教育家、版画家。
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

1938年毕业于延安鲁艺美术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赴太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八路军中,从事木刻艺术创作,并在晋东南鲁艺分校任教 。
1943年至1949年先后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华北大学美术科教员 。
曾任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美术组副组长,并创作《胜利渡长江》浮雕设计图画。
2011年9月26日晚10时5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3取得成就

1941年,被晋冀鲁豫边区“文联”授予版画一等奖。
1952年,中央文化部授予新年画创作“二等奖”。
1952-1984年,先后荣获美术创作多次奖项。
1974年-1984年,先后四次获文学与版画创作的“荣誉奖”、“优秀奖”、“铜质桨章”。
1985年,北京市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授予“表彰证书”。
1991年,中国美协和版画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1994年,“彦涵美术馆”在他的家乡江苏省连云港市建立。
2001年,中国文联和美协授予“金彩奖、成就奖”。
2003年,文化部授予“造型艺术成就奖”。
2004年,被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2005年7月,中国美术馆举办《彦涵艺术研究展--90岁回顾》,随后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大学展览馆、南京美术馆展出了《彦涵艺术研究展》。
曾于国内举行20多次个人国画、油画、版画展览。曾于法、德、美、日、菲、韩等国举行个人展览。
绘画作品多被俄、美、英、法、德、菲、意、瑞、朝、以、澳、日等国和国内一些著名美术馆、博物馆、高等美术学院以及收藏家收藏。
有《彦涵版画集》、《彦涵画辑》、《彦池插图木刻选集》、《彦涵艺术随感手书集》等。
4往事略集

徒步11天走到延安

从上中学时起,彦涵就开始组织学潮,反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不抵抗政策。虽然他的

学习名列前茅,但仍被学校开除。1935年,在舅舅的帮助下,喜欢美术的彦涵进入了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绘画。这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艺术学府,尤以美术教育闻名于世。
1937年,正当彦涵在艺专读完预科三年级的时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开始逼近杭州。此刻,艺专的领导人带领学生沿钱塘江开始向西转移。在撤退到长沙的过程中,他为抗战的激情所驱使,发起和组织学生成立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平时,他常去中共地下党开办的“生活书店”阅读进步书籍,还买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躲在被窝里一直读到深夜,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影响着他。
在长沙期间,彦涵还偷着跑去听了中共湖南省委徐特立的政治报告,延安的抗战情况,进一步地影响了他,彦涵开始在心里地向往延安。
1938年夏天,彦涵迈出了人生决定性的一步。他没有选择和其他同学一样出国留学,而是秘密地投奔了延安。在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准备的情况下,和同学杜芬从西安出发,徒步行走了11天约800余里,终于到达了延安。
彦涵回忆说:“我那时候对革命是很无知的,但却真心实意地要参加革命。原本我们都是想去法国留学的,但那时候中国人受到日本人的侵略,国家都没了,哪里还有个人?”

雨中淋乱的菇凉(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