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东人刘白堕所酿桑落酒的色美味醇,上述典籍的称赞是:“香醑之色,清白若涤浆。别调氛氲,不与它同”、“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既有颜色、清浊和味道的直接描述,又有对其酒劲儿的肯定和形容。《魏书·汝南王悦传》说,在北魏时,“清河王怿为元叉所害,悦了无仇恨之意,乃以桑落酒候伺之,尽其私佞。”这显然是说,桑落酒是朝中权贵心目中最好的酒。北魏王朝前后的两座都城,大同和洛阳,一个在河东之北,一个在河东之南,在这个时代所看重的桑落酒,如果说主要是产于河东地区,也并不为过。《周书·韦夐传》记载:“(明)帝大悦,敕有司日给河东酒一斗,号之曰逍遥公。”这就是说,河东酒已经成为当时的名牌,如同现在说“山西醋”一样,只要是河东之酒,必是上乘佳酿。到了唐代,桑落明确地成为宫廷用酒,所以,《旧唐书·职官志》记载道:“若应进者,则供春暴、秋清、酴醾、桑落等酒。”我们说过,河东与长安只有一河之隔,其经济地位自汉代以来就不亚于长安周围郡县,这对于它的酒业发展肯定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1]
魏晋以来,足以影响天下风物的文士也喜饮桑落酒。大诗人庾信曾在多首诗作中推崇桑落酒:
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跂窗催酒熟,停杯待菊花。(《卫王赠桑落酒奉答》)
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秋。愿持河朔饮,分劝东陵侯。(《就蒲州使君乞酒》)
秋桑几过落,春蚁未曾开。只言千日饮,旧逐中山来。(《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
在庾信的这些佳句中,“桑落”和“菊花”在当时为酒的代称。蒲州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古时属河东,在此代指桑落酒的产地河东。“秋桑几过落”,就是指桑落酒。而“只言千日饮,旧逐中山来”则是用典,指中山人狄希酿制的千日酒。诗人来到河东蒲州,一定要喝当地最好的酒,那就是河东桑落酒,如同今日来到汾阳,一定要喝杏花村的汾酒和竹叶青酒一样。其实,汾阳就在河东地区的北端,只是在汾清酒名扬天下之前,从地名上讲,河东的知名度更高,范围也更广,所以,包括汾阳清酒和桑落在内的好酒,也被人们称作河东酒。当然,在古代,河东酒也并非全部产自汾阳,但汾阳所酿之酒,却是河东地区最好、最有名的美酒。换句话说,天下美酒在河东,河东美酒在汾阳。
桑落酒属清香大曲酒,酒质无色透明、清澈明亮、清香纯正、芳香悦人、酒体醇厚、入口绵甜、回味较长、余香较浓,为我国传统清香型风格的上乘白酒。酒度有38度、48度、54度、57度几种规格。注册商标为“桑落”牌。此产品远销东北、华北、西北等省市,倍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永济市酒厂内有一山泉井,水质甘例,硬度较低,适宜酿酒。该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绿豆制成青茬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工艺采用清蒸原辅料、清渣发酵、清蒸二次的操作方法,经过品评、勾兑、包装而成。
相关诗句
①“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香”——北周·瘐信
②“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北魏·杨炫《洛阳迦蓝记》
③“﹝河东郡﹞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於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④“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唐·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⑤“明月黄昏后,独醉一樽桑落酒。”——元·张可久《清江引·独酌》
⑥“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 清·吴伟业《梅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