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山 初识鲁山,竟难以成眠,更深人静,只有明月、清风,婆娑的树影暗香浮动,
心一下子沉静下来,如诗、如兰。
鲁山是植物的王国,是鸟儿的乐园,最是那山峰、林海、松涛、鸟鸣、遮天蔽日的林间小径,让人难以忘怀。山外已经是骄阳似火,山内却是空谷流岚,夜凉如水,山里山外竟是两重世界。清晨走在密林之中,脚下踩着厚厚的松针、枯叶和落花,那种松软的特别的感觉沁入心底,与城市的柏油路不同,那是大山的厚重。一路穿枝扶叶,山花烂漫,蜂蝶翩迁于左右。走走停停,万千藤萝如臂,从断崖间、从缝隙中、从参天的古树上垂吊下来,缠缠绕绕、密密匝匝、重重叠叠、如瀑如帘,阻挡你,留住你,情趣盎然。
鸟儿开始啾鸣,仔细聆听,起初是一只画眉,婉转清悦而悠扬,在汩汩的流水之上飘过,只一会儿,藏在林子里的鸟儿就应和起来,歌声此起彼伏,从四面涌来,让你无法辨认,应接不暇,有百灵、有杜鹃、有黄雀、有鹧鸪、有山鸡--
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索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群大自然的歌手在演奏一场无伴奏的音乐会。我被迷住了,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心,已厌倦城市的喧嚣,只想做一名护林员,与鸟儿为邻,与大山为伴。
鲁山金秋
鲁山的四季各具魅力,而我更偏爱她的金秋。秋天的鲁山,少了一丝春光里花团锦簇的妩媚,多了几分硕果满枝的繁荣;没有了夏季云海瀑布的浮躁,平添了蓝天白云下的静谧与温馨;虽没有冬天银装素裹里青松的圣洁,却是青山绿水红叶缤纷……
一个阳光灿烂、金风送爽的秋日,与好友相约,再次走进鲁山,去领略鲁山金秋的风采。
沿着宽阔的山间公路乘车直达鲁山腹地,然后信步走上林间小道,攀向鲁山主峰。清风里,岩壁上火红的红叶像腾空绽放的鲜花,又像片片彩霞在山涧蔓延伸展,飘来拂去……我看过许多红叶,却找不出恰当的词汇来形容鲁山的红叶的美丽。那漫山遍野一丛丛、一簇簇的红叶,如鲜花、像彩锦、似虹霓,映红了涧中泉、照亮了行人脸。于是我觉出,世间宝贵的生命世界里不仅有人,有珍稀动物更有这些普通的枝枝叶叶。
正当我为红叶而感叹之时,山道上走来了一位身背药篓的采药老人,老人十分健谈,他说他就住在山的脚下,儿子是林场的职工,平时务农,闲时常来山上采药。他说,鲁山有许多名贵的草药,很值钱,前些年就靠采药为生。近两年儿子承包了场里的苹果园,请老人帮忙,他没了上山的时间,今天是卖完苹果后第一天上山,所以十分高兴。老人真诚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说苹果虽然卖完了,但是果园里还有很多大枣、板栗、柿子、核桃和山楂,这里的果品无污染,品质好,一定让我们饱一次口福……
一阵沉闷的开山炮响打断了我们的交谈。老人说那是鲁山森林公园在修山间公路。一谈到森林公园,老人立刻来了精神,他说这些年儿子所在的鲁山林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现在鲁山森林公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建成了鲁山度假村等一批服务设施,职工们的工资多了,生 活条件也提高了。目前林场的领导正带着他们修环山公路,为鲁山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从老人那充满自豪与自信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鲁山更加美好的明天。
坐在回家的车中,再次回眸美丽的鲁山,联想起古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才体会那其中包含了多少动人意境。
鲁山之绿
绿,是盛夏鲁山的主色调。走进鲁山,涉幽谷、攀云梯、临极顶,无时无刻不被那浓浓的绿色围拢着,视野所及,满目苍翠,连那林间流动的清风,仿佛都是绿色的了。然而置身其中,品味再三,又觉得景与景不同、绿与绿各异,譬如枣树峪之绿,绿的空灵、绿的丰润;观云峰之绿,绿的纤巧、绿的大气......
车一进山,第一感觉是钻入了绿色的隧道:路不算窄,但夹道茂林修竹在上空交错,时时遮天蔽日。正为没能看个仔细而惋惜,车在枣树峪前停下,顺百回千转的石径向下进发,却发现这里别有“洞天”。雾气从谷底升腾,在四周的草丛中弥漫开来,浓绿的树冠参差交错,一路上不时有丝丝阳光筛落下来。空谷偶有鸟鸣,山林愈加静寂。此时心里泛出一个念头:先贤悟道参禅,怎么错过了这么好的去处?这么想着忽然见前面一个标志,上写“升仙台”,顺标志所指的方向回头望去,层层树冠退向四周,头顶上豁然开朗,但见远处连绵的树丛像绿色的浪涛,簇拥着一块似欲升、似欲坠的巨石。昔人乘鹤去,徒余升仙台,徒余这无边的绿色和自己内心莫名的惆怅。
越往下走,绿色越浓,隐隐听到激越的水声,转过一丛不知名的阔叶草,枣树峪瀑布赫然悬在眼前的巨石丛林间。淡淡的水气从瀑布方向飘来,周围的林木青翠欲滴,鼻翼有润润的感觉,闭上眼睛,仿佛已融化在山水间。
攀上302级的云梯步入“雨林”景区,眼前更是一个绿色的王国。大片的野葡萄、连翘或顺山势而下,或凌驾于密密层层的碎叶灌木之上,垂下串串青涩的果实令人唇舌生津。藤萝游龙般翻飞在高大的乔木间,把它们柔嫩的枝叶捧到松树墨绿的顶端。不管是崖头石缝、还是斜坡峭壁,空间几乎都被绿色占了去,即使是落叶间探出的顽石,也裹着厚厚的青苔。各种植物混杂而生,植株或疏或密,枝干或直立或横斜,叶色或浓或淡皆随意为之,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我不忍心去迈动脚步,这里是这些处于原始状态的植物的领地,我怕自己从世俗中带来的脚步声,扰了她们悠远的清梦。
绕万石迷宫、穿一线天,峰回路转,巍峨的观云峰忽现眼前。这里不再是林木参天,但夹道的绿色却另有一番情趣。这条横在山梁上约十几米长的小路,被两旁齐腰深的灌木茅草挤得瘦瘦的,人从中穿过,带得绿叶沙沙作响。草木不惧人,而其中绝没裹着荆棘针刺,灌木肥厚的叶子绿的憨态,茅草纤细的叶子绿的嬴弱,一起向你拥来,让你有种浮在水里的感觉。如果说 “雨林”之绿绿的有些矜持,这里的绿可以说绿的平易,绿的温存。在这里,大自然在以她自己的方式与人亲近。
登上主峰,看群岭逶迤,眼前铺开的是个绿色的海洋。山外有山,由近及远苍翠的山峦层层叠叠由浓渐淡;山中抱山,从上到下葱茏的山头起起伏伏由浅变深。都说树生石上、林生山上,我看到偶尔裸露的石头却好象漂在绿色的浪涛之上!看那仰龟岭,不正像一只巨大的海龟刚刚浮出千顷碧波,在回望纤云朗月?看那秀女峰,不正像一位浣纱少女,在临水照花?看那卧龙山,不正像有条蛟龙在击风鼓浪,欲上万里云天?这绿,绿的大气磅礴;这绿,绿的酣畅淋漓;这绿,绿出了大自然宏大的胸襟和飞扬的活力。
鲁山归来,我的梦都被染成绿色的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