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烧肉

家乡区县: 淄博市博山区

      有着悠久传统制作工艺的博山烧肉,以其在全国绝无仅有的制作工艺及独特品位,曾作为技术文献载入《中国食品工艺制作大全》,1982年和1984年,两次被评为部优名特产品。其特点是味道醇香,肥而不腻。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发泡起酥,松脆金黄的肉皮和肥瘦相间的肉质,成条状挂烤的猪肉、多是除血脖和后坐以外的腰弯部分,一切剖断,但见绛红、乳白、金黄三色相呈,脍炙香味扑鼻而来。

工艺:

烧肉的方法,应当是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发现了用火来烤炙食物的最古老的文明,发展至今,则有文野精粗之别。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便记载着“炙豚法”(即烤猪肉之法)。据传,明洪武年间章丘人黄诚,因生活贫穷。常捕野兽烤着吃。后来在土坯炉烤炙野兽时加上佐料,烤成后上市出曹。清同治年间博山宗氏创办“福盛斋”,用章丘猪(小而瘦)烧烤,子孙相传成为名吃。不但被博山人推为佳品而且外埠商人也用其设宴持客,或馈赠亲友。民国初年,钱、段、周孙几家,相继办起了“远兴斋”, “顺祥斋”、“振兴斋”、“胜华斋”等多家烧烤肉店,
烧肉的制作过程是将130余斤重的生猪宰杀,剔肉晾24小时,剖成长条肉块,放在花椒盐水中浸泡2一3小时后再晾半小时,入炉后用带香气的木头(桑、精、柿、苹果等木,忌用松柏等木)烧制3一5小时即成。刚出护的烧肉,猪肉皮像炸皮肚一样,满是金黄色的皮泡,如果用手一拍则被打碎,火候可谓上乘。
现在,博山各大超市的肉食品专柜均有烧肉出售,味道都不错。若论正宗,当数“聚乐村牌”烧肉。

赞誉:

颜山风物四海扬,山城盛馔异寻常。

最使游人回味处,犹记古城烧肉香。
这是到博山旅游和客人对当地名吃烧肉的赞誉歌谣。

沿革:

烧肉,博山俗称烧肉,具有悠久的历史。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评述了“炙豚法”,即将整猪加上佐料,以柴火烧熟而食之,这是原始烤肉的方法,至今章丘烤猪犹用此法。博山烧肉在制作方法上则有改进。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博山“远兴斋”经理钱振远改进了传统整猪烧烤的方法,精选五花鲜肉,劈成约二十厘米长、五厘米宽的长条,搓入适量的细盐、花椒面和白糖,经过五十分钟浸润,再晾五小时,待风干适度,用铁钩挂入特制的烘烤炉里,用文火四面翻烤,烧的透,四面见火,熟得均匀,烤得快,富原始风味,异香扑鼻。烧肉的木料选用柿木、桑榆等质硬、耐燃木材,禁用有邪味的松柏木。故而具有皮酥肉嫩、醇香味美、肥而不腻的特点。刚出炉的热烧肉,呈金黄色的皮泡,松酥可口,如撒上白糖,用荷叶包后再食,清香鲜美,别有风味,堪称博山一绝。烧肉瘦的可作拼盘,肥的可用薄粉皮烩之,或用之炖豆腐,烧芽白菜,都有特殊味道。这种色、香、味俱佳,脍炙人口,四季咸宜的地方名吃,既可作家庭的方便菜肴,又可当礼品馈赠亲友,更可作为宴席上的美味。

岳晓彤(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