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东临宜兴,南近郎溪,西靠高淳、溧水,北邻金坛。当属吴语区的西南一隅。由于受到北方语的侵袭和处于山峦环抱,交通闭塞的地理环境,溧阳方言在吴语基础上又有了一些变异。
溧阳方言具有很多特色。有些方言,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溧阳方言的“胖肉”就是肥肉,“精肉”就是瘦肉,“热头”就是太阳,“绞布”就是抹布,“团鱼”就是甲鱼。而有些方言,就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出原句的意思。溧阳人把开水说成“滚水”把肥皂说成“洋碱”,把瞎讲说成“胡嘲”,把打呼噜说成“抽呼”,把菜刀说成“薄刀”,把电灯说成“电火”,把锋利说成“锋快”,把芦帽说成“野帽”。另有一些方言译成普通话,如果不是溧阳人,从音译后的字面上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出意思,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如办法说“宝门”,针说“引线”,棉袄说“绑森”,黄鳝说“往亿”,茄子说“落苏”,玩玩说“遣遣”,日子说“捏家”,门槛说“户琴”等等。
溧阳话简洁、通俗、朴实,概括性和象征性比较强。如:羡慕称“眼热”,急匆匆称“投人生”,言行不正派称“不入调”,一知半解称“半吊只”,撒娇、作嗲称“丫亲相”,做事不考虑后果称“理外理”,反复讲同一件事称“呐官司”,全部称“一捞抄”,装模作样称“出鬼”,出洋相称“钝人眼”。有些溧阳话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不同的时间、地点、对象,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比如溧阳人说“名件”既有“名堂”的意思,又有“稀奇”的意思,还有“稀罕”的意思;溧阳人说“点心”,既有“午餐”的意思,又有“中午”的意思,还有指“糕饼之类的食品”的意思,对别人介绍自己的父亲时,可称“老子”,而在与人有口角时就称自己是“我老子”,对别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时,可称“细佬”,而说别人的小孩时,也称“细佬 ”。溧阳方言把喜欢表现自己的人称之为“充人”、“帅料”、“活现世”,把捉弄称之为:“阴触”、“促狭”、“促遣”、“弄送”,把小气称之为:“把细”、“湿叽湿唣”、“做人家”、“小器吧嗉”。溧阳方言对于称谓也很有语言个性,光从字面上支理解,就会闹出一些笑话。溧阳人称“娘娘”是指奶奶,称“妹妹头”是指未婚女子,称“女佬家”是指已婚女子,称“丫头家”是指小女孩,称老嫫是指妻子,而把母亲称为“恩娘”,不仅贴切、鲜明,而且很带有感情色彩。
溧阳方言形象、生动、准确,是一大特色。一方面善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动作状态和人物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溧阳人把做事精明,说成“拉京胡”把吝啬说成“掐小鱼”、“刮壁硝”,把故意作贱说成“变死相”,把与人难于相处,说成“僵钉头”、“猪头仨”,把代人做不该做的事说成“杠木梢”,把小孩撒赖皮说成“搅糊浆”。还有把又矮又胖的人称为“冬瓜”,或者“碌碡”,把又高又瘦的人称为“鹭鸶”,把很瘦的人称为“咸鸡骨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