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简介:
乐韶凤,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安徽全椒人。元末与同乡赵奎、王才、鲁文质、陈旭、陈友等人相处友好,同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至和州军门拜见朱元璋。
这年秋天,起义军从采石渡江,乐韶凤协助朱元璋处理军务;后又跟从太祖攻下金陵。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注。秋天,朝廷首开科举,太祖又命他与詹同、宋濂等五人共同担任京畿地区乡试考官,协助刘基、秦裕伯推行以“四书”文句为题的新科举。
洪武四年,改任给事中、中书省员外郎。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共同制定“教练军士法”。
洪武六年秋,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同年九月,任历书推纂官,后又作“回銮乐歌”。洪武八年三月,因当时语言过杂,旧韵多起于江南,朱元璋命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乐韶凤用中原雅音正之,取名《洪武正韵》。
后因病去职,不久又与宋濂一起被拜为国子司业,升祭酒。
洪武十三年辞官回全椒,不久去世。
人物典故 明初,朱元璋大释开国武将兵权,酥笏牌的创始人乐韶凤(全椒县人),时任兵部尚书,为保平安,创出酥笏牌,一来向朱元璋表忠心,二来又可全身而退,后朱元璋允其回乡,得以善终。其后,酥笏牌一直经久不衰。
2人物传记(明史):
乐韶凤(?—1380年),字舜仪,全椒人。博学能文章。谒太祖于和阳,从渡江,参军事。
洪武三年,授起居注,数迁。
六年拜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定教练军士法。改侍讲学士,与承旨詹同正释奠先师乐章,编集《大明日历》。
七年,帝以祭礼驾还,应用乐舞前导,命韶凤等撰词。因撰《神降祥》、《神贶惠》、《酣酒》、《色荒》、《禽荒》诸曲以进,凡三十九章,曰《回銮乐歌》,皆寓规谏。礼部具《乐舞图》以上,命太常肄习之。
明年,帝以旧韵出江左,多失正,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书成,名《洪武正韵》。又命孝陵寝朔望祭祀及登坛脱舄诸礼议,皆详稽故实。俱从之。寻病免。未几,复起为祭酒。奉诏定皇太子与诸王往复书答刂礼,考据精详,屡被褒答。
十三年致仕归,以寿终。
弟晖、礼、毅,皆知名。
赞曰:明初之议礼也,宋濂方家居,诸仪率多陶安裁定。大祀礼专用安议,其余参汇诸说,从其所长:祫禘用詹同,时享用朱升,释奠、耕耤用钱用壬,五祀用崔亮,朝会用刘基,祝祭用魏观,军礼用陶凯。皆能援据经义,酌古准今,郁然成一代休明之治。虽折中断制,裁自上心,诸臣之功亦曷可少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