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侯马和曲沃相交处天马、曲村一带,1992年和2000年两次发掘中,发现了9个晋侯墓及其10个夫人墓葬,9个晋侯墓从第二代开始一直到第十代,独缺第一代唐叔虞之墓,这一现象令专家们迷惑不解,困此有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唐叔虞的墓可能没有离开周的都城,我觉得这种看法不十分可靠。如果我们把搜寻的目光投向唐叔虞的始封地:晋国的源头乡宁,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在乡宁发现的春秋古墓,说不定某一处正是唐叔虞之墓。晋国的始祖唐叔虞说不定在鄂邑这片土地上走完了他整个人生历程,到他儿子燮父才移都于唐(翼),曲村考古自然就发现不了唐叔虞的墓了。也许在春秋战国时晋人已经尊鄂为其源头,因此才发生了鄂侯失国避居于鄂(乡宁)的事件。
当再次打开《乡宁县志》,读到“(乡宁)古大夏地,周初曰鄂,唐叔虞始封居此”这段平实的文字时,方知古人作史之小心与严谨,晋国的源头在乡宁。乡宁山峦叠嶂,偏僻闭塞,区区弹丸之地,怎能是晋国的源头?要想把这件事情说清楚,就必须扯得远一些。
许多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唐叔虞始封于夏墟,都于鄂,鄂即乡宁的古称。这种说法见于《世本·居篇》《史记·晋世家》《乡宁县志》《中国人史纲》等书中。关于夏墟,也就是晋都的地望,历来就有各种说法,但后来逐渐倾向于山西“晋南说”。自汉代以来,即有学者提出,夏墟、晋都的地望应在山西南部,但具体指认又有不同。1959年,徐旭生首次调查夏墟,在山西范围内调查的结果是在山西西南部,而不在中部。近年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曲村晋侯墓、侯马新田遗址的发现,更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关于夏墟鄂地之说,虽很早就有人提出,但许多专家学者却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晋国源头的话题,并非完全是材料上的匮乏,更多的是认识上的偏见。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