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医改为群众撑起“健康伞”

家乡区县: 湖南省雨湖区

湘潭市还实行医保医师考核计分管理,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医师个人。本刊记者了解到,湘潭市还建立了涵盖全市2940名在册医生的医保医师信息库,结合日常监管和病历评审工作,对医保医师实行考核计分管理,以管住医师滥开检查、开大处方的笔。截至目前,已有7名违规医保医师被通报处理,他们的医保医师资格均被暂停半年时间。(5月17日红网)

医疗改革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从中国医疗的历史现状来看,起步阶段开始就带有先天不足,诸如底子薄、起步晚等等,再加上诸多企业的破产改制,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硬指标,如果老百姓连起码的医疗保障都没有,全面小康也就是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湘潭在湖南率先启动了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为老百姓撑起了一把“健康伞”。

“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输液,能输液最好不住院。”或许大多数人也熟悉这一句话,但哪种情况该吃药,哪种情况该打针,哪种情况该输液和住院,这些都是医生说了算,医院说了算,老百姓也搞不懂。尤其是近年来,在以药养医、大处方和药价虚高的情况下,群众看病不仅心惊胆战,而且敢怒不敢言。毕竟生病住院,不比自由市场,可以谈价,可以选择。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享受”过所谓的“过度医疗”待遇。多支付医疗费不打紧,让自己的身体遭受过度“坑害”与折磨才的大事。

把过度医疗比作“毒瘤”一点不为过。一个小感冒,只要你到大医院,难免喊你来一个全面体检,还会给你开出一堆昂贵药。一个外科病,非要查内科。更有甚者,其他医院刚查过的单子,到另一家医院后还得重新查一遍。总之就是要想办法让患者多出银子。说过度医疗是个“无底洞”也是名副其实。湖南湘潭医改没有搞一些大动作,或者是花架子,盯着“过度医疗”毒瘤,从医疗支付制度上进行改革,结果立竿见影。

在系列“组合拳”打击之下,群众看病住院再也不用担心“过度医疗”。因为湘潭在三个层面为了群众树立起了多重保护网。从医生层面而言,规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医师管理暂行办法》,对过度医疗行为进行明确界定,这对医生来说就是一个职业底线,谁违规了,谁就可能受到相应的处罚。从医院层面而言,《医疗机构住院主要违规行为界定标准》对各种违规行为有了一个基本判断,至少为医疗机构管理树立了标准。从医保层面而言看,既有有专家“背靠背”评审把关,又有《湘潭市城镇职工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结算暂行办法》保障,医院要想再像过去那样把医疗保险当成大肥肉,显然是白日做梦。

况且对于专家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不是说说而已,或者通报了事,而是认认真真进行了整改落实。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可以拒付不合理医保费用。这对于医院来说就是一个釜底抽薪之策,如果辛辛苦苦忙了一大圈,结果一个子儿都捞不到,那就得不偿失。这就倒逼医院自我规范,否则就是做亏本买卖。从这个角度而言,湖南湘潭医改为群众健康提供了看得见的好处。

sakura(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