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7年9月4日,由湘潭市总工会出面,动员市局级单位出资办一所中学并成立校管会。撤销原工商联办的“五爱小学”,在原址上新办一所初级中学,名称为“湘潭市民办五爱初级中学”,是为湘潭市十一中的前身。9月15日开学,9月22日补行开学典礼。
2、因“大跃进”而停课、停学一年后,1959年秋,学校新招三个班,学校师生不畏艰苦,教与学走上正轨。
3、1960年,第一届学生毕业。30%学生考入省级重点中学,10%考入中专和技校。学校办学质量初显端倪。
4、1962年9月,学校举行建校五周年庆典。这次校庆活动反映了建校五年来师生团结一致、艰苦建校的“五爱精神”。学校的办学成绩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5、1964年9月,湘潭市教育局对学校的发展予以调整:民办性质改为公办,拟定名为“湘潭市第十一中学”。
6、1965年7月,湖南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湘潭市第十一中学正式挂牌。
7、1966年,由于“文革”,学校开始停止招生。
8、1971年,学校开始创办高中。学校乒乓球队获全市男单项目冠军。
9、1972年,学校停止原办的小学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中学。
10、1973年10月,全校举行第一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以促进体育、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运动会,至今形成每年举办一届的惯例。
11、1975年,学校教改组向学生提出“十要十不准”,对校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湘潭市十一中逐步以“校风好”而远近闻名。同年,校羽毛球队战绩突出,被湘潭市定为羽毛球重点学校。
12、1977年,基本消除“文革”影响,学校工作重点全部转到教学工作上,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中,有7人考入重点本科大学;其中1人后考入北大研究生。
13、1978年,学生体育参赛获多项团体冠军及多个单项第一。教工文体活动走在全市前列,篮、排球成为传统优势项目。至今,已收获若干全市教育系统比赛冠军,成为全市夺冠次数最高的学校之一。
14、1981年,全校师生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学校教学秩序、校风学风、办学质量跃上台阶。从此,成为在全市享有一定社会口碑的学校。
15、1985年,高45班杨锟同学以文科579分(科平96.5分)的优异成绩荣获湖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此后,他成为激励同学刻苦学习的榜样,学校先后有6人考入北京大学。
16、1987年,原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时任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来学校视察,激励师生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
17、1988年的高考中,有17名同学分别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外国语大学等全国著名高等院校。
18、1989年的高考中,涂晓旺同学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第一个被中国音乐学院录取的湘潭市考生。学校因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和奖励。
19、1991年高考生空军招飞中,学校第一次输送了飞行员等优秀人才。学校获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
20、1994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被授予“高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价
五十周年校庆
五十周年校庆
优秀奖”和“初中毕业会考”市直第一名。
21、1995年,市委、市政府正式下文,决定湘潭市十一中升格为副县级单位。
22、1995年高考,郭景同学的外语专业口试成绩名列湖南省第一名,笔试成绩名列湘潭市文科第一名,并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
23、1999年,原湘潭市二职中专撤并入市十一中,湘潭市十一中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之一。
24、2002年高考中,赵思晴同学以超录取线近50分的优势考入清华大学。学校因多人考入北大、清华名校,被授予高考优秀人才输送奖励。
25、2004年,学校通过创建,被认定为湘潭市第一批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成为湘潭市区第一所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26、2005年,学校与北京四中合作,成为北京四中远程教育合作学校。被湘潭市教育局、科技局挂牌为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发明示范基地。
27、2008年,学校成为湘潭市体育局挂牌的市内唯一的定向越野训练基地,并授权组队参加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
28、2009年,学校被授予“全国百佳科技创新示范学校”,获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的表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