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菜礼节与忌讳讲究

家乡区县: 淄博市博山区

古人曰:“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有着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俗,博山四四席同样也摆脱不了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

前面所提到的《简明中国烹饪辞典》里说:“以四人‘八仙桌’为格局,四四编制……”这里面所说的“八仙桌”只坐四人,看来是小方桌了,坐八人的大方桌才能称得上“八仙桌”。

博山四四席正宴的传统坐法是,八仙桌坐八人,坐七人者称为敞口席,此宴适宜于结婚喜宴的官客席(当地称油客席)以备劝酒者搭坐此空位,若坐九人者,俗称挂角席,属于平常普通筵席,也就不那么讲究了。

筵席座次上按长、幼、尊、卑而论,一般家宴长者为上,正式场合上,居官者为尊。据说明太祖就曾下令:居官之人除非在宗族及至亲的家庭便宴上,可按长、幼之礼分座次饮酒外,在正式筵席上必须按尊、卑之礼。居官之人,在亲戚宗族中即使辈份较低,年龄较轻,也要坐在上辈、长者的上席上。上席是以正门或落台之地为准,正对面为上,上席二人左为尊,酒席上都要按座次行酒。

黑瓜子、白瓜子、块糖、烟卷各一碟为四手碟,适宜于民间宴席或在酒家包桌自办的筵席上用,一般由主办者自备,酒家只提供盛器。

酒家准备是从四干果开始,然后上四点心。四点心忌讳上麻花,谐音有“麻烦”之嫌;上四鲜果时,忌讳上梨,梨和“离”同音。筵席上整鸡、鸭、鱼时,有“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之说;倒茶斟酒要“茶要浅,酒要满”,喝酒碰杯同干时,酒杯必须喝净,有“滴酒罚三杯”的讲究。另外还有一些讲究,如划拳免说五数、猜指攥拳顶无名指、迟到者要罚酒等至今仍在流行。至于罚酒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韩诗外传》记载,春秋五霸之一,齐国的齐桓公在宴请群臣时,就规定了“后者罚饮一经程”。

菜式寓意讲究博山四四席的菜式,也按北方的“一冷二热三汤”的程序上菜,除非像鱼翅席或海参席等已定菜式的筵席,头菜必须和菜式相符外,其他的一些大件,如通天海参、八宝布袋鸡、豆腐箱、四喜丸子、锅烧肘子、糖醋鲤鱼等,或者是行件,如炸排骨、熘肝尖、爆炒腰花、全家福、八宝饭、晾糕等,都可根据不同的筵席内容和不同的价位标准随时变换,且变换的菜品名堂、寓意要和筵席的内容相适宜。

如结婚喜宴,一般都有八宝饭这道甜品,因其有红枣、花生、桂圆、莲籽等原料,取其谐音,有“早生贵子”这一吉祥寓意。

若老人寿宴,可上一道四喜丸子,有“福、禄、寿、喜”之意;乔迁宴常安排一道晾糕,寓其新居宽敞“梁高”,有步步登高之意;一般的家宴可上道寓意阖家幸福美满的“全家福”。另外送行、接风至今还盛行“出门饺子,还家面”的传统习惯。

四喜丸子这道菜,还有一种说法是和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载的《四喜诗》相联系,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因此诗明朝年间曾被编入通俗塾书中,故民间广为传诵。

菜品盛器讲究

古语中:“美食不如美器”这种说法虽有喧宾夺主之嫌,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即盛器在筵席整体效果上的重要性。

博山四四席中的盛器比较讲究,盛器不仅仅体现在宴席的整体效果上,而且还是区分大件或行件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10寸汤盘和10寸以上的(包括10寸)平盘装菜为大件;8寸平盘一般只盛凉菜;8寸汤盘就是行件。端菜上桌,懂行的人不看菜,只看“窑货”就知道这是大件或是行件,这也是博山四四席的地方特色之一。

岳晓彤(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