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山西省原平市

   原平,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始置于秦朝,属雁门郡, 西汉置原平县,属太原郡,东汉属雁门郡,晋仍属雁门郡,永嘉末陷。北魏永兴二年(410)置石城县,属秀容郡。北齐、北周仍名石城县。隋开皇十年(590)改名平寇县。大业初改名崞县,属雁门郡。唐、五代、宋、金俱称崞县,均属代州。元太宗十四年(1242)升为崞州,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崞县,属太原府。八年改属代州。清因之。民国属雁门道。原平是革命老区。

    1926年5月30日,崞县中学学生会主席刘葆粹代表崞中学生赴太原参加山西省学生代表大会和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大会。与会期间,刘葆粹结识了中共太原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之一——王赢,并经王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成立了崞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崞县中学支部,由刘葆粹任支部书记。1937年10月, 日军侵占崞县,崞县以太同公路为分界线分为东西两个地区,西部属晋绥边区,东部属晋察冀边区。在八路军帮助下,崞县东西两个地区分别建立了中共崞县(西)委员会和中共崞县(东)委员会两个党组织。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崞县抗日义勇军、河东抗日义勇军、五峰山抗日义勇军、崞县游击队、崞县武装工作队等抗日武装,配合驻扎在崞县境内的八路军和晋察冀、晋绥根据地一二O师358旅、359旅、716团等部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1946年7月,崞县解放,东西县委合并,成立了中共崞县委员会。1939年9月,成立中共崞县特别支部,并在崞县中学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左翼作家联盟"、 "教职员联合会",中共崞县特支利用这些组织发动成员以《抗日半月刊》、文艺刊物《小电灯》、《秋草》和文艺团体《新芽社》等为阵地,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启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学生寻求革命真理。

    1948年全县解放。1950年3月至1952年7月间,崞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先后召开了崞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至第七次会议,会上选举产生了崞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委员会委员、主席、副主席。

     1952年11月崞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了县政府领导机构成员。1954年6月2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崞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崞县城举行。

    1958年12月25日、1956年6月3日先后在崞县城召开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崞县改称原平县。1959年12月,县人委机关迁址原平县城。

    1961年3月至1965年12月,先后举行产生了原平县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了原平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成员和审判机关领导成员。原平县人民代表大会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均未设立常设机构,仅在大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选举产生县级政权领导机构组成人员。

兰金鑫(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