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我几乎没有坐过船,我只记得我唯一次坐船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扬州,那时还没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感觉,所以一切的印象都是一片空白,只觉得城里比我们乡下人多,还有一点记忆的大概只有平山堂里青面獠牙的四大金刚,和一个穿着僧衣的法师。那时跟着父亲,心中很害怕,但还是要偷偷地去瞧那僧人,看他虔诚地点起缭缭的香,那般神秘使我呼吸也不敢出。后来父亲就带我们去坐船,因为胞兄晕船,所以至今还记得我是曾坐过船的。
我中学时,学校在山顶上,而那叫清凉山的小山就饮着淮水,帆船整日的来往。我时常呆呆地捧着书,坐在校园后操场的一个冰凉的台阶上,默默的看帆影和铺在水中的日光。天有时是那么湛蓝,有时还有美丽的鸽子,而轮船的汽笛是那么久远的飘扬。我很羡慕那些能坐船回去的同学。在我的印象中,倚着船窗、穿过芦苇,看野鸟一只一只地扑叫着飞起,听一听那寂旷的天底下嘹亮的声音。平旷坦荡的湖中:一艘小舟,一个归家的人——背着破书包,聆听桨在水中击打的声音,那种意境是无法想象的。我的同学杨柳林就常常是这样回去的。我每次问他坐船的感觉,他只是说“太慢了,没意思。”这往往令我失望。
后来我到了江南,但不是坐船,有几次晚上,我和一个同学路过相门桥,我们站在桥上,竟不愿再走开。我们倚着桥栏,默默地望着河水,水和船在灯光和幻觉中摇荡,远处黑黝黝的建筑又融进了“哒哒”的船声,我的唯一的感觉是在读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景色真是美极了。
江南的古镇,猛一看都很破旧,巴不得拆了才好,有些北方的同学对于此,往往大失所望,说山清水秀的江南,原不过如此耳。其实再仔细一欣赏,古色玲珑的瓦脊精雕细凿的镂空,很是耐人寻味。而那小船泊在静静的两巷间的绿波上,装上货物,慢慢地摇荡,要是在夜里,清脆的桨击打水的叮当声响,响彻寂静的空巷,那是多么的富有情调。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没有了雨,便少了妩媚;没有了青砖白墙,便没有了色彩;而这船是江南的宠物,无论是在宽阔的水面还是在狭小的水道上,只要有了船,这静静的画面就有了灵动。我有时真想自己拥有一只船,一个人划在小巷中,划在枫桥边,要是下雪更好,茫茫的江面,听笛声和古钟,雪花在伴舞,有什么忧愁不可以忘记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