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

家乡区县: 枣庄市薛城区

都说山东人爱吃煎饼卷大葱,之前我没见过煎饼,总以为凡是薄薄的饼就可称之为煎饼。后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山东滕州工作,滕州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积淀的礼仪之邦,著称善国。这里的人热情好客,性格豪爽,使我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生活环境中,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这样便真正的了解了山东的煎饼。山东人爱吃煎饼不假,但我从来不知道小小的煎饼也可以花样百出,有各种质地、不同口味,每一种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其中,菜煎饼是营养较为丰富的一种。第一次是朋友带我吃的。一间不大的屋子,有好几台火炉围着,我们等了好久才排上队。朋友介绍道:“菜煎饼是滕州的十佳名吃之一,而这家鲁嫂子菜煎饼更是一绝。哇!忍不住口水都要出来了。看着品种丰富的蔬菜,听着火炉上摊出来的吱吱的冒油声,口味肯定是一绝!这种场景不禁让我想起了初到西安上大学,排队吃羊肉泡馍的情形。于是暗自偷笑“今天又有口服了”。终于把菜煎饼捧到手里,早已是迫不及待了,先咬一口,真的是酥脆可口,味美香甜。不过,吃菜煎饼还有技巧呢。瞧我,心急地把嘴都烫了,顾得了上面,顾不得下面,把里面卷的菜撒在了地上,还沾了满手的油。朋友止不住笑我笨,我只好脸红着说:“学问还不小哩!”

第一次吃菜煎饼的经历让人啼笑皆非。不过现在我已经很熟练了,还算半个山东人了。我想,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的美食,宣传我们的特色,这样美味营养的菜煎饼一定会让大众所喜爱。

《怀念煎饼果子》(转)

煎饼卷大葱是山东的名吃,曾一度风靡全国数百年。鲁南人亦以善于模仿著称于世,继续开发煎饼的延续产品,谁知一个不经意,菜煎饼便横空出世,又一不小心,就又弄了个全国闻名。山东人钟情于煎饼,据说源于秦朝,鲁南人钟情于菜煎饼却是近代的事。

年幼时,家境贫寒,农村经济萧条,村人多以煎饼为主食,常常见谁家的小院里炊烟四起,不用猜测就知道那是在烙煎饼,我家也不例外。后来农村经济复苏,村人生活有所改善,渐渐丢掉了烙煎饼的习惯,我家却是例外。那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人在外求学的缘故。每到周末母亲便支起鏊子,背来高高一堆的麦秸,开始烙煎饼,这样的工作往往要持续整整一天,午饭也往往被省去,实在有点支撑不过,就在空闲的时间,剁上一棵白菜,放些粉条,倒进盆里用油盐调和。鏊子上铺两张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煎饼,把菜倒上铺平,再用两张覆盖,然后双手将其旋转,使起受热均匀,待到五成熟时,翻过来,烙另一面,八成时,开始折叠成卷,用刀切成矩状,美味已成,即可享用吧。这样的生活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直到我参加了工作,母亲烙煎饼的次数才有所减少,她经常笑着说,"上学十几年,煎饼背了三间屋",长大后渐渐读懂了母亲的寓意,每每听到熟悉的唠叨,总能感受到两种艰辛在心灵深处升华。从此对煎饼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鲁南菜煎饼的起源也许就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我没有太多的资料来考证,权当一个假设吧。起初城里人对菜煎饼很是不认可的,以为是不入流的,很少有人去卖,也很少有人去吃。后来不知道具体在什么时间,具体是什么原因,具体是什么人,偶尔吃了一次,感觉还不错,便推荐给了亲戚朋友,这一推荐不要紧,便打开了菜煎饼的另外一番天地,又为城市增加了一个新的行当。

现在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在最显眼的角落里,找到推着三轮车卖菜煎饼的妇女老板们。一张大遮阳伞下,一辆破旧的车,一个滚烫的鏊,几个盛满时下蔬菜的小盆,一位淳朴的妇人十分熟练的烙着菜煎饼。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菜煎饼的口味逐渐更加贴合城市居民的要求。菜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白菜.韭菜.胡萝卜.荠菜.火腿,鸡蛋等,有的已经达到了十几种,任由个人喜好随意调配,其口味也各有千秋,无论怎样的搭配,都是那么的香气扑鼻,让人留恋徘徊。

前些年,忽然听说菜煎饼参加了全国性的一个什么美食大赛,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让鲁南人着实振奋了许久,回来后就被列为城市的几大名吃。大概是为了纪念这一殊荣吧,在城市中最繁华靓丽的街市中央,一座黑色的雕塑毅然伫立,身着现代时尚的新女性津津有味地品味着,孩童则一脸被诱惑的期待,路人禁不住也被诱惑,即而是一阵的神往。

前年外出访友,不知道该带点什么,想了几天也没结果,真是煞费苦心。临出发时,总不能空手吧,随便要上两卷菜煎饼裹进行囊,匆匆而去。朋友见了,分外高兴,吃了一卷就不愿再吃,不是不好,而是不舍得,我看了想笑,朋友则直抱怨我带的太少,恨不能亲自去吃个尽兴。分别时一再的嘱咐下次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必要的话,他可以去车站接我,我明白他的用意。

无聊的时候,去网上闲逛,无意中百度了一下"滕州菜煎饼"却找到相关信息上千条。我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震撼,其中有好多外地的朋友在网站发帖,高价寻求本市卖菜煎饼的地址,着重点名非要滕州本土正宗的。外出的游子难舍故乡的挽留,临走时什么都可以不带,菜煎饼却是不可缺少的,来到外面和陌生的朋友一起分享快乐,换得一点朋友对故乡的了解和认识,几天后他们又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苦苦寻找着故乡小城的影子,有的时常写些怀念之类的文章见于报端,表达的是一种期盼,仿佛这样就可以解谗似的。每每读到这样的文章,总感到一股凄凉和温馨相互交织的情感纠缠。

昨天陪妻逛街,在大厦的拐角处,一座很体面的门面房顶赫然印着滕州菜煎饼的字样,房内一字排开几十个鏊子,十几个工人忙碌着,油光光的菜煎饼滋滋地冒着香味。

嗯呐。(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